第九十五章 毛利人的战争(二)(第2/4页)

“狗日的,倒是小瞧了这帮土著!”护卫队指挥官谭江川有些悻悻地朝着毛利人退去的方向,狠狠地吐了一口口水,“检查武器,清点各部损失!”

“大队长……”这时,一名护卫队员脸色惨白地说道:“大总管……大总管好像没撤出来……”

“什么?”谭江川听了,顿时呆住了,眼睛四下地看去,“……大总管陷于土著营中了!?”

众多护卫闻言,不由心神一凛,脸上的神色均为之一变。

大总管若是不幸陷于土著营中,那所有的护卫恐怕都会遭到商社的严厉惩罚。

“所有人,集合!”谭江川极其败坏地厉声吼道:“杀回去,杀回去!……将大总管抢回来!”

——

8月3日,精卫岛,光州堡(今新西兰南岛基督城)。

在东州,要说汉东商社旗下控制的最大据点,那肯定是光州堡。当年齐国探索舰队首次到访这座岛屿时,便于此停留,并登陆上岸进行了一番细致考察。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光州堡已经成为一座方圆三千多米的小型城镇,人口规模一千五百余。一条光明河(今新西兰基督城埃文河)环绕在城市的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道天然的外围防御。

城里还建有修船所、食品加工场、木器加工场、皮具场、砖瓦场、榨油坊、铁匠铺、缝纫铺等一些初级手工工场,基本可满足当地民众部分简单的生活需求。

在光州堡的外围十余公里的地方,还设立了三处据点,分别是新津堡(今基督城西南方普雷布尔顿镇)、环山堡(今基督城东南利特尔顿港)、永福堡(今基督城西南林肯镇)。三地共有移民八百余。他们于据点附近开垦农田,种植谷物、蔬菜和水果,养殖牛羊,饲养鸡鸭,以供应光州地区居民日常所需。

至于最早居住于此的几个毛利人部落,在与齐国移民相处二十年来,早已被商社所控制,并成为光州堡的附庸。他们受齐国人的影响,原有的奴隶社会制度已逐步瓦解,部落民众或成为辖下的农人,或成为各个工场里的苦力。甚至一些十六七岁的毛利少年,还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假以时日的话,他们很大概率会被齐国移民所同化。

“所以呀,对蛮夷之辈,应以同化之策,慢慢加以驯化。如此,数十年后,这里的所有土著,可皆转变为我齐人,最终达到化夷为夏的目的。”光州堡教谕贺中平轻轻地捋着颌下的胡须,看着几名毛利孩童正在与一群齐人孩童嬉戏打闹,脸上带着一丝欣慰。

“大总管可不这么想。”汉东商社驻精卫岛高级掌柜兼光州堡指挥易明波苦笑着摇摇头,“两月前,大总管带着四百余刚刚征募而来的护卫,一路杀向汝宁堡(今新西兰北岛惠灵顿市)、长治堡(今新西兰北岛内皮尔市)、兴安堡、寿昌堡(今新西兰北岛奥克兰市),誓要一举荡平各地的土著抵抗,彻底稳定东州两岛上的安全局势。这般操作下来,多半是要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呀。”

“我齐国本来就人丁稀薄,而东州更是化外之地,人口更是不丰。若是将那些土著都杀光了,以后何人帮我们种田,何人帮我们挖矿,何人又帮我们在工场里做工。”贺中平显出几分不满,“你再看看光州堡,经过这么多年的同化,此地数百土著已完全融入我齐人之中,极大地扩充了我们的人力。大总管做事,着实有些急切了点。”

“需知,东州之地的土著,文明极度落后,且心中不存任何民族和国家大义,若是像光州这般,对土著行同化之策,以我高度之文明加以影响,以先进之器物加以腐蚀,潜移默化之下,未尝不能将该地所有土著,统统变为我齐国之民。”

“贺先生,你恐怕高估了教化之功吧。”易明波虽然不是很赞同齐鹏武一味的武力压服政策,但对贺中平这般强调教化的作用,也并不太认可,“光州地区的土著,虽然对我齐人表示恭顺礼敬,服从我地方统一管理,但其固有的传统陋习,十数年来仍无可改变。不仅坚持纹身刺面,而且在数月前,他们还发生过同类相食的事件。率兽食人,莫过于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