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沙俄使团的东方之行(第4/6页)

这一次简单的交流,只是对彼此双方的进一步了解,并无深入探讨实质性的通商和外交关系。但对方在看到我们敬献的礼物时,脸上明显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在这位大臣离开后未久,他们的皇帝赏赐了许多礼物给我们使团,精美的瓷器,细滑的丝绸,柔顺的狐皮,清香扑鼻的茶叶,以及一种来自南方大陆的蜜酒。

不得不承认,大清皇帝非常慷慨,这些礼物比我们送出的东西,价值要高出许多。”

“9月18日,晴天。

这天上午,大清皇帝最为尊贵的首席辅臣亲自召见了我们。

他在说了许多无意义的话语后,然后传达了他们大清皇帝的谕令,即应允与我俄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和商贸关系。在服从当地政府管理之下,可以在这座大清王国的都城设立商馆和外交机构。他们要求,俄国可以用大量的火枪和火炮来大清王国境内交换所需皮毛、瓷器和茶叶。

若是有可能,还希望我们俄国可以为大清王国提供更多懂得工业制造和发展的工匠和管理人员,帮着这个国家来大力提升工业能力。

面对这个要求,我和几名助手不由面面相觑。天主啊,在整个欧洲地区,我们俄国是处于最为落后的地区,别说我们俄国没有太多懂得工业制造和发展的工匠及管理人员,就是有的话,沙皇陛下也绝不会派到这遥远的东方,来帮助这个鞑靼王国建立和提升他们的体系工业。

另外,我们俄国使用的大部分火炮和火枪,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从德意志、联省共和国,以及英格兰等国家地区购入的。至于我们自己生产的武器,嗯,不仅性能差,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若是将这些可用于交换皮毛和茶叶的武器万里迢迢运到这里,恐怕多少有些不划算。

但是,为了保证沙皇陛下委派的出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我们还是虚伪的答应了他们所有的条件。听说,这个大清王国正在与南方存在的明国持续进行战争,可能是极度渴望建立本国的工业体系和获得大量武器,来应对外部的军事压力。”

俄国出访使团负责人勒·伊兹马伊洛夫写完今天的日记,然后出神地看了一会窗外不远处一栋雄伟的官衙,不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他们这支由四十多人组成的俄罗斯使团是奉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彼得大帝的父亲)的指令,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城出发,前往大中国城(即北京),觐见大清的皇帝,以便完成沙皇陛下的指令,允许俄罗斯与大清进行通商贸易,并相约共同对付盘踞在阿穆尔河两岸的渤海国。

是的,那个三年前在勃利(今俄罗斯伯力市)成立的渤海国,其势汹汹,在不到两年时间,便横扫阿穆尔河两岸,尽数拔除了哥萨克人设立在附近的十余个殖民点,收服这片广大地区大小部落上百个,并在沿河两岸建立了十多处堡垒据点,势力一直延伸到出海口。

而到了冬季,这个强势崛起的渤海国,竟然以数十上百人的规模,分成数队,乘坐着雪橇开始往西北方向扩张,攻打哥萨克人的临时据点,收缴皮毛和粮食,招揽当地土著部落,大有将哥萨克人彻底逐出远东的架势。

这个渤海国,不仅拥有强悍的身体素质,不畏严寒,善于冬季作战,而且还拥有不少火枪,甚至还有一种可以快速移动转运的轻型火炮。曾有哥萨克人缴获过渤海国士卒的火枪,惊讶的发现,这些人使用的火枪竟然是欧洲国家才有的燧发枪,而且性能更为卓越。

这个发现,让所有的哥萨克人顿时有些头皮发麻。因为,这意味着,渤海国不仅比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哥萨克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而且使用的武器也比他们更为先进。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大地上,面对与当地土著几乎是同文同种的渤海国,他们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胜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