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剪刀差(第3/4页)

目前,云阳府除了继续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为北部的威海(今澳洲东北方的凯恩斯市)棉纺中心提供充足的原料外,还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建立该地区的制糖中心。另外,该地区的香江(今澳洲罗克汉普顿市)煤矿已开始大量开采,从建业府抽调而来的部分技术工程人员,准备利用此地储量丰富的煤矿,建立汉洲第二个煤化工基地。

棉花、甘蔗、煤矿,就是整个云阳府未来规划的的三大支柱产业,知府胡平江对此信心满满,誓要将云阳府打造成汉洲东部地区最为耀眼的工农业基地。

普通百姓对于大人物的如何规划和宏伟蓝图,是不怎么关心的,但今年甘蔗的收购价格下降了两分钱,却深深地刺激到了他们敏感的神经。

“就是,这些黑心的制糖工厂,瞧着俺们的甘蔗收获不错,便想压低价格,赚俺们的黑心钱!”一个农户大声地说道:“俺们不卖给他们了。云阳城的价格肯定比他们高,俺们联系那边的制糖工厂,卖与他们去!”

“胡记”制糖厂的主事侯广胜冷眼看着面前的一众农户,任凭他们吵闹,根本不为所动。他们若是想将地里的甘蔗卖到云阳城,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说单个农户的甘蔗产量,不足以雇佣一艘船。即使能运到云阳,难道就能多卖两分钱?

不要忘了,云阳城三家制糖厂的东家,可是在甘蔗收割季到来前,坐在一起,共同制定了今年的收购价格,并且还划分了收购区域。不要小看两分钱的收割价格涨幅,这甘蔗收上来,都是以数十万斤计,涉及的银钱也是千百块。能省下来的,自然都是东家多赚取的利润。

云阳地区虽然甘蔗产量大,甜分也足,收购价格也比北边建业府低,但他们要将甘蔗榨成砂糖,还要走一大段海路,才能卖给荷兰人和南洋群岛上的土人,由此便多出了不少运费。所以,本地区几家制糖厂东家,便决定压低收购价格,以取得相应的成本优势。

争吵喧闹了一天,新昌堡的众多甘蔗种植农户,还是以低于去年两分钱的收购价格,将所收获的甘蔗全数卖给了“胡记”制糖厂的收购人员。看着手里获得的银钱,似乎并不比去年多出几块钱,农户们脸上均呈现出一丝无奈和苦涩。

三三两两的农人们,怀揣着为数不多的汉洲银元,在一个个粮油、布匹、农资门市里不断流连徘徊,琢磨着到底是该给家人新增一件新衣,还是将稍许损坏的农具进行更换,或者多买些米面粮油,割一块肉,让辛苦了大半年的家人改善一下生活。

市面上,除了粮油副食,好像所有的工业制成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地上涨。按理说,距离云阳府不远的威海,是我们齐国最大的棉纺中心,运到此地的各种棉布,价格应该是非常低廉的。但是,市场上供应的棉布也同其他工业品一样,较去年有所上涨。

农产品价格在下行,工业制成品在上涨,这种后世工业发展初期存在的工农剪刀差问题,也在汉洲小小的市场环境中不受控制的悄然出现。

虽然,相比较大明的温饱不继,甚至面临的乱世危亡的残酷环境,移民汉洲的绝大部分明人都能过上安定祥和,并且不虞饥寒的生活。但是,谁不想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呢?

本来以为,经过两年的开拓,一些蛮荒土地渐渐开始变成熟地,甘蔗、棉花等农产品的产量也慢慢增长,却未料到,产量上去了,价格却跌下来了,最后获得的银钱并未增加多少,难免让人有些失望。

云阳府的官人们,应该好好管管这帮唯利是图的工场主和商人,如此作践和压榨我们农人,辛苦大半年,银钱都让他们给赚走了。

许多农人犹豫再三,还是狠心在粮油铺买了些油料,割上一块肥肉,再扯几尺布,慰劳一下辛苦的家人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