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毛纺织业(第2/3页)

后来,直到一个叫约翰·凯伊的英国人发明了飞梭。使工人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一倍,将把纺织业乃至人类工业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

飞梭的诞生开启了一系列技术变革,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人类的纺织技术取得了迅猛突破。有意思的是,这场伟大的技术革命不是由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推动的,它的主角是一个个年轻的工匠。

在100年不到的时间里,纺织业引爆的技术革命开启了英国的现代化,并催生出了人类第一座现代工业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末,曼彻斯特从农村到城市,到处都是纺织工厂。传统的家庭作坊被大规模的工厂作业给取代了。

接着,英国人凭借军事霸权垄断印度地区的棉花贸易;再通过强大的舰队阻击海上的竞争对手;占领陆地之后,他们用枪炮驱逐反抗者,并与当地的王公贵族联手,打压本地商人。

就这样,英国人控制了纺织业的原料供应链,从印度获得大量廉价的棉花与布匹。随着原料价格的降低,商人扩大生产,因此推动了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规模红利,又进一步加强了英国对海外贸易网络的控制,从而巩固了自身的军事实力。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产业升级中,技术、权力与利益相辅相成。技术创新提高了产能,产能提高扩大了市场规模,市场规模靠权力来维护。市场繁荣使得社会分工与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和细化,最终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引擎。

齐天根据路径依赖原理,自然要抄袭大国成功崛起的模式。汉洲东部的棉纺织,北部的毛纺织,就是要引爆汉洲的的技术革命,并能最终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诚然,开元毛纺厂生产的呢绒制品,在汉洲本土消费是受到一定的气候环境的限制,市场空间不大。唯一的销路,只能是通过每年的移民船队,将生产出来的呢绒产品运往大明、日本、朝鲜等地,卖给那里的权贵和殷实之家。

等过两年,汉洲人口积聚的再多点,纺织工业技术和产业工人也会随之提升和增加。到那个时候,汉洲凭借规模化的机器工业生产,必定能垄断整个南洋地区的棉布和呢绒制品。

待大明甲申天变,华夏文明遭到空前的摧残,同样的,整个大陆的生产生活秩序也会遭到彻底破坏。作为全球最主要的棉纺织中心,大陆的纺织工业,不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输出,随之会停滞数十年。这必然会让促使印度、奥斯曼,乃至欧洲纺织行业得到极大的发展。

身为华夏文明中的一份子,汉洲除了要尽力挽救更多华夏子民和汉家文明以外,自然要承接其整个纺织技术和承销市场。

对于印度以及他们的棉布市场,汉洲目前的实力自然不敢过去与荷兰、英国、葡萄牙人等欧洲殖民势力抢食吃。但随着国力的增长,凭借距离的优势,齐天自信,汉洲迟早会介入印度,在那肥美的躯体上,分得一杯羹。

相较于那些汉洲大人物在自身实力尚未强大起来,就阴谋觊觎他人的国土和利益,作为一个小民,永远是关心自己手里能得到什么实惠。有时候甚至为了一些小小的利益,会充分发挥小人物惯有的狡黠。

在新淮安(今澳洲帕默斯顿市)石坝乡,毛纺厂收购点,一名羊毛收购人员掂起地上摆放的羊毛,然后,使劲地用手抖了抖,参杂在其中的沙土扑棱棱地直往下掉。

“你这羊毛上参了多少沙土,估计还参了不少水吧!”裴东河不满地说道:“看品相,也只能算是丙等。”

“没参沙土,那是因为剪羊毛的时候,绵羊不老实,尽往土堆里钻,粘了少许沙土。”朱有根强辩道:“我这羊毛瞧着如此蓬松,怎能定丙等。……最低也是乙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