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白菜粪菜肥泥(第2/5页)

春申君离开王宫时,向楚王索要朱襄的信件。

楚王直言要收集朱襄公的墨宝,不肯返还。

春申君不依不饶,多次索要。楚王起身转头就走,让侍卫拦住春申君。

见楚王耍赖的模样,春申君哭笑不得。

众人纷纷打趣,若不是楚王先抢了,他们也想抢一抢。

春申君打着哈哈与周围人寒暄,回府的路上叹了口气。

楚王和一部分楚臣确实对朱襄很推崇敬仰,才会做出抢夺朱襄给自己写的信这种荒诞事。

但推崇归推崇,敬仰归敬仰,他们完全不能理解朱襄的理想,也不会去理解。

倒是自己这个对朱襄有杀心的人,反而能理解朱襄一一。

春申君手伸进袖口,拿出几页信纸。

他没有将信全部给楚王。朱襄写了寒暄和种植棉花的方法等几页纸,他留了下来。

关于棉花的种植方法,他会重新誊抄几份,然后交予楚王和其他封君。

“我该给长平君写信,感谢他的慷慨。”春申君看着朱襄写的棉花种植方法,再次深深地叹了口气。

……

长江南岸春耕忙碌的时候,江淮平原也忙碌了起来。

七国的商人们得知楚国也能种棉花之后,便急急来楚国提前预订棉花。

原来秦国对进出口的商品控制非常严格,他国商人们只能买棉布,很难买到棉花原材料。从棉花到棉布,价格增长了好几倍。即便商人们往他国贩卖棉布之后仍旧有得赚,但对于商人而言,赚得少了,便是亏了。

秦国的关中、关东平原早就推广了棉花种植,农人家中便有简单的轧棉机,和麻、棉都能用的纺织机。商人们要购买轧棉机和纺织机很容易,只是不知道这个棉花怎么种,所以还在观望中。

楚国居然得到了朱襄公亲手写的棉花种植方法,他们相信楚国肯定能种出棉花,便来向楚人收购。

楚国大部分肥沃的田地都在封君手中。农人们不敢改麻为棉无所谓,封君们自己又不穿麻布,自然立刻强制命令为自己种田的人将麻全部改为棉。

商人们来预定棉花的时候,以棉种作为定金和部分棉布作为定金,所以楚国不缺棉种,只管种植。

后来抢购棉花的商人越来越多,收购价格也炒得越来越高,还出现了新鲜的“分成”的模式。

即商人们出棉种、纺织机和纺织工人,封君们只需要出人出土地种棉花,等棉布纺织出来后,他们几几分成。

居然有这等好事?楚国贵族纷纷投入了棉花种植。

至于制作和改良轧棉机和棉花纺织机的工作,便无人做了。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还是看不起工匠的。如果楚国特别重视手工艺,在南迁工匠减少,手工艺倒退的时候,就会以重赏培养工匠,何至于连楚王所用的青铜器都那么粗糙。

商人帮贵族纺布卖钱,贵族便只等着收钱,不会去折腾这些庸俗的东西。

朱襄坐在田埂上,腿上放着春申君的信,手上拿着吕不韦的信。

春申君在信中感谢他的慷慨,然后叹气楚国朝堂并不理解他对庶人的爱护之心。但他会努力在自己的土地上改麻为棉,让农人们也能穿上柔软的布料。

吕不韦得意洋洋说楚国现在掀起了种棉热,许多封君只看着眼前的利益,减少了粮食的种植。

现在还只是少数缺钱的封君如此做,待今年棉花长出来,跟着一同做的封君会越来越多。

“我吕不韦做生意,从来不会拖欠别人的货款。所以只要他们肯种棉花,绝对有得赚。我如此诚信,他们一定会逐年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

贸易战不是一蹴而就。朱襄要推行的贸易战,如果他自己不说,恐怕就是秦王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甚至还真以为他圣人性子又犯了,白白给楚国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