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第3/6页)

管家也是个聪慧的,听她这口吻立即就知道了。往后的态度要更恭顺才是。

袁嬷嬷都说不能瞎打听,他便也收起了多余的好奇心。

他们不瞎打听了,王姝就保持着这日日出门的习惯,愣是在凉州府转悠了二十多天。

本以为会在凉州府待个两三日便回,结果因为王姝突然的改变主意,拖到了八月才离开。不过这回走的就只有王姝,杨氏觉得凉州府的皇子府邸住得习惯了,她不想回临安县去。如今府上没有正主子,杨氏也是个侧妃,算皇子府的正经主子。她想要在凉州府不走,旁人也没办法勉强她。

马车回城的路上,王姝特意让护送的人员换了一条路走。

这一路,她也是时常盯着外头看。

走的时候艰难,回来倒是感觉快了许多。归心似箭,似乎路程都缩短了。

王姝回到临安县的当天,孩子都没来得及看,人就钻进了书房里。直到天黑,姜嬷嬷抱着哭泣不止的小鹿呦过来,书房的门才终于从里头打开。

王姝把小姑娘抱到腿上哄了许久。小姑娘太久没见亲娘,抱着王姝的脖子不愿意撒手。王姝身上还沾着墨水,手指都被墨水染黑了。怕弄脏了小姑娘干净的衣裳和脸蛋,只能任由她这么抱。等姜嬷嬷替她将手指擦拭干净,王姝才伸手去摸了摸小孩子的脸颊。

小孩儿红嘟嘟的嘴巴蠕动似的抿了抿,要哭不哭的特别可怜。王姝亲了亲她,小姑娘才终于舍得不哭了。被奶娘哄了许久,不情不愿地从王姝的怀里出来。

“夜里把大公子和大姑娘都抱来我屋里吧。”王姝饿得有点胃疼,“姜嬷嬷,备晚膳。”

“哎!奴婢这就去!”

姜嬷嬷应了一声,立即下去传膳。

格桑麻早就在等着了,王姝今儿下午回来的,按理说没用晚膳。

这一路上路上舟车劳顿的,没好好用饭,估摸着早就该饿得前胸贴后背。格桑麻是知晓王姝喜欢吃她做的面食,早早就在煨鸡汤。等着王姝传膳,好给她拉一碗好吃的鸡汤面。结果天都黑了,主屋那边都没听说传膳的动静。格桑麻都要以为王姝在外头这大半个月是不是受欺负了。

此时听说要传膳,格桑麻麻溜地去揉面团拉面。

面送上来,王姝一面吃着一面询问起龟兹的情况:“……西北可有家书寄来?”

能称之为家书的,就只能是萧衍行寄来的信。姜嬷嬷闻言笑眯眯的,立即就搭话说寄来了:“连着寄了两封回来,奴婢都给送去书房里头。”

王姝点点头,“明儿一早,让林二、汪老三、钱师傅一道过来。”

几口将一大海碗面吃完,王姝便去了书房。

萧衍行的信里,叙述了他在边境的诸多事务。西北年前才跟鞑靼等游牧民族打了一场仗,虽然赢了,但损失惨重。如今萧衍行拿到了凉州及西北作为封地,自然就有权整治。他着急赶过去,自然是要在寒冬到来之前巩固边防。以防深冬时节靠北边的那些蛮族饿到发疯,不顾一切地南下抢掠。

二来也是来亲自主持休养生息。一场大仗打完,最伤的是当地的百姓。若是不将救济和保护给到位,怕是此地将有一半以上的人活不过来年的春天。

萧衍行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无论如何,都必须将隐患排除。

他在信中问王姝,可有挂念他。

王姝撇了撇嘴,心道才不到一个月,她挂念个什么。

不过这般嘀咕,王姝还是捏着信件一字一句地将信里的内容看完了。看完后,她破天荒给萧衍行回了一封信。这回不是偷懒的一句两句话,这回是真真切切的一封信件。

她在信中详细描述了些接圣旨遇到的事儿,顺便在信的最末尾,问了一句话:你何时回来?

且不说萧衍行收到信,看到这一句有多高兴,恨不得插了翅膀飞回来。就说此时王姝写完了信件,就立即让喜鹊送出去。她则沐浴更衣,又在睡之前去园子里转悠了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