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3页)

听闻她丈夫当年是与人起了龃龉才一辈子窝在村里没再去长安,否则他说不定早就是长安有名的玉雕大师了。

既然本事摆在这儿,三娘当然乐意帮上一把。

张婆婆很快便认真地钻研起三娘带来的图纸。

三娘起身告辞。

不想她才走出张婆婆家,就看见个肤白貌美的女孩儿笑意盈盈地朝她们走来。

三娘微讶。

这是那天的新娘子康丽娘!

看得出康丽娘新婚的日子过得很美满,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奕奕,步履更是快而稳。

她上前与三娘行了一礼:“见过少府。那天真是多亏了少府帮忙写诗,要不然我们的婚事可能没那么顺利。”

三娘笑道:“我可是吃了你们两顿酒食的,写首催妆诗不算什么。”

康丽娘心道这可太重要了,三娘的催妆诗可是直接让老秀才灰溜溜地跑了。

要是那老秀才厚着脸皮坐下来吃酒,谁知道他喝醉后会不会胡说八道?人一辈子兴许就这么一次嫁娶,康丽娘可不想因为这种人害得自己的大喜日子不够圆满。

只是这种话康丽娘却不能对外人说,只能感激不已地送三娘一行人到村口。

康丽娘可是新嫁娘,三娘没拉着人家说太久的话,挥别这位美貌姑娘翻身上马与郑莹她们到别处走访去。

李俅那日没过来,还是从三娘嘴里知道康丽娘与张猎户那段良缘。

“挺好的。”

李俅笑着说道。

只要世道太平,寻常百姓的生活其实挺好的,左邻右里都是相熟的人,娶妻嫁人也是看对眼了便能在一起。比起生在皇室之中,他们在这方面倒是多了几分自由。

李俅私下给三娘透了个信:“宫中那位姓武的近来可能要不好了,你尽量别出什么头,最好是低调行事。”

别看李隆基现在压根不去看武惠妃,武惠妃真要不在了他兴许又怀念起她的好来……至少得怀念十天八天吧。

短是短了点,但撞枪口上的可能性终归是有的。

自从幼时从兄长那里得知那个关于未来的“梦”,且许多事都已经一一印证,李俅便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揣度自己这位祖父。

能避避风头就避避风头吧!

只要不会心存侥幸,应对起来就会更加自如。

三娘得了李俅的叮嘱,点着头说道:“你们也要小心。”她好歹是在蓝田县,他们可是在李隆基的眼皮底下。虽说他们这些年都是能不提李俨梦中之事就不提,可那样的事谁能不记在心里呢?

李俅随着三娘在蓝田县溜达了大半天,便骑着马儿从灞桥回了长安。

灞桥横在灞水之上,自古以来就是送别之地,李俅看着在风中徐徐摇荡着的柳枝,心中也莫名生出几分愁绪来。

年纪越长,这样的相聚兴许便越少了。

回到长安后李俅也没急着回东宫,而是先安排人去帮三娘送信和土产,叮嘱底下的人务必赶在中秋前把东西都送完。

等事情都安排完了,李俅才回去寻他兄长说话。

李俨婚期将近,只是他们这种婚事压根不用自己做什么,所以反而格外清闲。

听弟弟说起三娘在蓝田县的种种安排,李俨说道:“阿晗虽然为人要强,心肠却是最软和的。”

不管是对那对新婚夫妻、对那老吏的孙女还是对那丧夫的老妪,她都是尽可能地帮了自己能帮的忙。

而且三娘给予她们的不仅是同情或施舍,而是想办法让她们自己立起来。

这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她会做越来越多的事。

旁人当了县尉可能瞧不上这九品芝麻官,她却宛如鱼入大海般自在到不得了。

李俨笑着对自己弟弟说道:“这样挺好。”

这样就挺好。

李俅也笑着回:“我也觉得挺好。”

有许多话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能相互言说的,个中滋味也只有他们自己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