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3/3页)

常乐坊和兴庆宫之间就隔了个道政坊。

这意味着她随便溜达溜达就能走到兴庆宫,连车马都不必准备。

这可太方便了!

制科考试既然是推荐制,还是由皇帝亲自试策,考生人数当然不可能太多,各地举荐上来的名额加起来拢共也就几十个。

相对地,制科的录取人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朝廷缺人的时候可能录取六七个,不缺人的时候可能只录取一两个。

即使只录取这么一两个,录取率也比进士科略高一些,进士那可是真正的百里挑一啊!

三娘溜达到兴庆宫外,很快见到了自己幼时的书法老师颜真卿。

“先生!”

三娘跑过去喊人。

师生两个一起参加制科考试,算起来也是前所未有的奇事。

好在大唐前所未有的奇事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么一桩。

颜真卿朗笑着朝她点头。

考生们被搜验过后都被引到勤政楼外。

三娘以前陪贺知章他们遛弯的时候偶尔也会路过兴庆宫外,她不止一次在外头好奇地观察过花萼楼与勤政楼,真正进到里头来倒是第一次。

长安算是高楼比较多的地方,不过勤政楼依然比周围的坊市都要高,勤政楼周围也十分开阔,据说李隆基曾经在楼上看过“百马舞”,也就是说这个场地能容纳人骑着一百匹马进行舞蹈表演。

三娘她们今天的考试场地就被安排在勤政楼前,李隆基优哉游哉地在楼中吃着果子喝着茶,等着看他们能写出什么好文章来。

李白今天也被李隆基带过来解闷,君臣俩很随意地坐在一块聊天。

听人说考生都到场了,李隆基转头问李白:“今天郭家那小娘子也要应试,听说爱卿和她也认识?”

李白也不避讳,有什么便答什么:“早些年在洛阳认识的,颇有趣一小孩,写起信来很能唠。”

交朋友这种事都是有来有回的,哪怕一开始只是萍水相逢,经过那么长时间的书信往来总归有那么几分真交情在。

李隆基道:“我倒是没收到过她的信。”

李白哈哈笑道:“臣怎么听人说她行卷还曾行到陛下头上?”

李隆基闻言也乐了起来:“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两人说话间,三娘她们也都拿到了考题,纷纷静下心来开始拟写这份至关要紧的答卷。

既然考的是文辞秀逸科,考生们自然得在文辞方面有独到的长处,而且不能磨磨蹭蹭憋半天。

圣人正亲自看着呢,谁要是最后一个交卷,估计哪怕是写出花来都别想着登科了。

颜真卿性情沉稳,虽然很快写完了答卷,却没有贸然去当出头鸟。

等到陆续有人交卷,他才把自己的卷子交了上去,走到外围等候李隆基召见。

三娘也是等颜真卿交了卷才跟上。

制科考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考过了就授官,而且考完后当天就能出结果。甭管最后中没中,考生都能拥有一次朝见圣人的良机。

所以她们交了卷还不能走,大可先坐在外头欣赏一下兴庆宫的好风光。

虽说考生人数不多,但要当场看完几十份答卷还是得费些功夫。好在李隆基带的不仅是李白,他还带了一整词臣当批阅卷官,所有答卷都是由这些词臣先把关后再送到他面前。

若是某份答卷都被评为下等了,那李隆基当然是不用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