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李清照(第2/7页)

可能也在改变着,但需要动作变化的地方太多,所以只能一步步来。既如此,赵匡胤不得不更进一步的快速做出表率才行。尤其是这北宋末尾和南宋阶段……

南宋还好说,现在有岳飞在,而这北宋后期阶段,则当真要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并且要择善而从之啊。

所以当真要再次多听听这段历史!牢记教训!

【周邦彦被称为“词中老杜”,唐朝也有诗仙诗圣诗鬼等等,那宋朝的词人,自然也有类似的别号——比如很多写的好的词人,都被称为“词宗”,不过这其中被称为词宗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因为一共有“两宋四词宗”。】

【苏轼算一个,还有苏轼的弟子秦观算一个。】

【而另外两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说的,其一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二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虽然秦观

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越过秦观,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位词人,个人觉得更加特殊。】

【如果说周邦彦的词作风格,是集众家之所长,那么这位词人,其词作风格就是独成一派,自成一家。】

【而且这位词人不止特殊在词作风格上,更是因为对方在我国整个历史中,也可以是单拿出来璀璨的闪耀明珠,在诗词文章都以男性为主的时代下,她是历史的“例外”,是四大才女之一,也有人

称她为“千古第一才女”。】

【这四大才女有蔡文姬,有上官婉儿,有卓文君,也有她——李清照,是难得有可靠史料能佐证的才女之名,是在男性对于文学的垄断下,让我们得以见证,在那个时代,也有女性可以发光发彩,并且丝毫不输给男性!】

“竟是女子!还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词的才女?"

"能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这位女子的词作也不知究竟是何样的……独成一派,自成一家,竟也是很高的评价了。"

“是女子啊,竟是女子。”

"女子有何稀奇的吗?这天下之大,优秀女子何其多,先前天幕讲了那么多,对于这女子之能,着实不能小瞧了啊。"

"是……倒也说的是。"

女子究竟能做到何种地步,现在大多数人心中,都已经能清晰认知到和体会到,所以也不敢再妄下断言。

不过一路听到这里,突然来了个女词人,却也的确更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注意。他们也更迫切想知道,这位女词人究竟如何。

【说起李清照,她也生活在北宋过,也经历过北宋到南宋的风雨飘摇,还有那国恨家耻,她这一生,从北宋到南宋,从少女时代,到晚年时代,可谓是见证了宋朝的荣辱兴衰,而李清照的所有成就,也与她这一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其实在少女时代,李清照家境很好,她父亲李格非,是苏门的后四学士,旧党中人,她的母亲王氏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很擅长写文章,所以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于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李清照也是从小就很优秀,加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文章写得好,作词也更是个中好手,这妥妥就是古代版“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李清照1

6岁时,写的第一首词,就一下子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这首词我们也很熟悉,就是开启了李清照词人生涯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骛。】

汉朝未央官,

刘彻不禁嘶了一声,这首词看似简单,寥寥数语,随意而出,但却有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啊。

不简单,这李清照可当真是不简单。

秦王宫,

嬴政倒不是对这词有多少见地和想法,就是又一次见证了这女子的才能和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