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初唐四杰(第2/5页)

【也就是说唐高宗李治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于是就钦命将王勃逐出了长安。】

【结果王勃的仕途竟是就因为这样一篇写给鸡的檄文给毁了。

然后从此人

生也一路不再顺畅,之后还摊上人命官司,差点就丢掉小命不说,还为此连累了自己的父亲,使得他父亲被贬到了越南北部的交趾县,可谓是很偏远又荒凉的地方了。】

【对于此,王勃很是自责,于是就跑去探望自己的父亲,而后途径南昌滕王阁,便在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其中几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方面感慨了一下自己的悲催人生经历,一方面却仍表现出了要振作起来的意思,结果更悲剧的是,在写下《滕王阁序》不久后,王勃就失足落水,惊悸而死。】

现在还在王府中任职的王勃:"……"

好的,这以后他一定离鸡远远的,离水也远远的。

不过对于这些还未发生的事,王勃虽然心有戚戚焉,但很快就将情绪平复好,而后去看诗词栏目中,属于未来的他写的那些篇章,尤其是那篇《滕王阁序》,看完之后,竟是自己也为自己赞叹了一句,真的不愧是他。

不过如此佳作,现在已是没必要重复了。

但那又如何,这之后他必然还能写出同样的千古名篇来!到时候上传到资料库中,同这《滕王阁序》摆在一起!

【王勃的经历简单说完,再让我们有请“初唐四杰”的下一位诗人来,他就是杨炯。】

【少年中举,但是其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很不受重用,所以在杨炯的诗作里,很能感受到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只是杨炯熬到了三十多岁,在太子府担任要职,却被造反的亲戚连累——】

【对,这个造反的亲戚就是杨炯的伯父——即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曾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我们都知道这起兵讨伐很快就失败了,随后杨德让父子被杀,杨炯也受到了牵连。】

【倒是没死,但是被贬到了四川梓州,担任司法参军,后来又出任盈川,即今天浙江衢州的县令,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郁郁而终,这样的人生经历,在此期间,让杨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就完全可以看出杨炯郁郁不得志,一直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烽火照西

京……这个‘照’字用得好啊!"

“投笔从戎,出塞参战,这短短几句诗,竟是都表达了出来,而且读下来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值得再细细品味!"

“那《滕王阁序》也很是精彩,不愧是初唐四杰,也不知道接下来这位又会是如何。”【好的,让我们再有请下一位——同样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说起卢照邻,也和王勃一样,曾被誉为神童,而且也是年纪轻轻就到了王府做官。

王府的藏书很多,卢照邻总览书记,竟是全部读完了,于是连王府的王爷都对卢照邻很是赞叹以及佩服,并且颇为重用卢照邻,逢人还赞叹说:“此吾之相如也。”】

【相如就是指的汉朝时期的文豪司马相如,"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写过著名的《子虚赋》,颇受汉武帝刘彻的赏识,后又作出《上林赋》,遂被汉武帝封为郎,所以这位王爷的意思,就是夸赞卢照邻为大才子。】

听到这里,刘彻点了点头,司马相如啊,大才子。初听《子虚赋》之时,他还以为是古人所作,没想到其人就在身边。

【我们看过很多影视剧里,是不是都通常出现过这样一句话——“只羡驾鸯不羡仙”,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