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新权限 明朝众人:他们是捂脸还是踩.……(第3/7页)

【而源于道教的玄学,在魏晋时期既是一种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

比如道教思想提倡清静无为,有利于预防疾病等,当然,与此同时,道教还崇尚炼丹求长生,甚至试图炼制出长生不老药,还取了个名字叫“服石”,结果可想而知,吃这种丹药,也不知道吃死了多少人,其中也包括皇帝在内。】

【不过怎么说,这种尝试也算是我国古代制药化学的重要起源,倒也称得上是一种另类的贡献了?】

曾经的炼丹师们:“……”

该说不说,是不是得谢谢天幕……

每次说起他们的时候,都会给他们找补一两句……否则小命真的可能会完蛋。

但是为什么就这么心情微妙呢。

真的求放过。

每次都要被架起来点名一次。

知道炼丹求长生就是在自杀了,真的谢谢了呢。

欲哭无泪,哭笑不得。

【在这几百年间,临床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当时的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起医疗实践,并且在实践之中,各个医学专科的分工等也越来越精细,到了隋唐时期,甚至出现了明确的医疗机构分科。】

【如当时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太医署,以提供不同专业的医疗教育。】

【而这一发展时期,诞生的很多备受推崇的医学专科著作,比如临床针灸的发展,最终就发展成为了一个专门学科——即针灸学,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魏晋时期的针灸大师皇甫谧,既是医学家也是史学家,同时也还是一位学者。】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 针灸学的专著,且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皇甫谧可以说是自学成才,并且其承前启后写的这一本临床实证大作《针灸甲乙经》,全方位的总结提炼了人体经络穴位针灸知识,可谓是为我国传统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皇甫谧外,在魏晋时期,先前提到过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散落佚失,残缺不全,于是在晋朝当过太医令的王叔和,是《伤寒杂病论》的第一位搜集和整理者,此外,王叔和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著成了《脉经》一书。】

【《脉经》是我国传统脉学的集大成之作,我国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就是诊脉,于是随着《脉经》的问世,诊断学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王叔和提出的“寸口脉法”脉诊标准,其方法意义很是重大,并一直都沿用至今。】

又是魏晋隋唐时期发展,到了宋元时期爆发。

好像无论是什么学科领域,这些学者和著作成就等,涌现的趋势竟都是如此。

一个是乱世发展,一个是稳定爆发。

时势造英雄,时事也造人。

而宋朝对外虽然软弱,可天幕曾经说过,宋朝经济文化繁荣,大概就因为如此,也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吧。

这些现象的发现,不得不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也或多或少产生了许多思考想法。

一个是环境下的开放思想,一个是安稳下的繁荣发展。

是开放和安稳啊。

【提到魏晋时期,还要再介绍一位东晋时期,世称“小仙翁”的道士葛洪,是著名炼丹术士,但也是医药学家。】

【其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不过现今已佚,除此之外,还有《肘后备急方》三卷,这个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即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

【其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就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

而且书中还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葛洪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此外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便宜,改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