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学校 构成一个“人”的“必经之路”……(第2/3页)

【各行各业都同样是如此。】

【所以培养人才,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说说就能成的事情。】

【尤其是治理国家方面,如何选人用人,如何筛选真正有用之人,又如何辨别是否有欺上瞒下的行为,如何整治贪官污吏,如何制定取之于民,又能用之于民的政策,使国家能蒸蒸日上,更良性的运作起来?】

【可见这也不止是选用和培养人才的问题,还包括自身如何分辨什么是有用和得用的人才等。】

秦王宫。

嬴政不禁点头啊点头。

就连他看着那资料库,也不由得有想要学习的冲动。

对比那庞大资料库的内容,真是越发深觉自身仍有可填补的地方。

所以他是真的太想要这资料库。

简直是宝藏,让人抓心挠肺的想要。

【其实不管是培养人才,还是提升自身,与人相关的,也都脱离不开“教育”这两个字。】

【所以让我们再回到这次视频的主题——《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所谓科教兴国,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人才强国就是国家兴盛,人才为本,即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的道路,以此来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总体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即科技与教育是分不开的,人才和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所以国之根本,与人有关,必须要重视“教育”二字。】

【其生产力的发展与提升,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国家富足而强盛,百姓也能安居乐业等,便是要用教育来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也是能用教育来提升自己,壮大自己等等。】

【那么,又要如何实现对人才以及自身的教育?】

要如何实现教育……

刘彻下意识心思一动,那不就是——

【教育,有口耳相传,有言传身教,但最主要,还是依托在学校教育之上。】

【像最初的教育活动,就与人类的生产有关。】

【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和技能,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

【这样一来,独立的教育机构——即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

【而学校的出现,则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

学校!

后世之人将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地方,称之为学校吗?

不过果然是“学校”。

虽然名称不同,但和他们想的一样。

听到这里,有人又不禁想到,既然名称都不同,那是不是说,后世所谓的学校等,也都和现在不尽相同?

【据考证,在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

【比如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最初的萌芽。】

【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一些训练,学习自理,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看牲畜等,还有学习唱歌,跳舞,游戏,以及学习礼仪和行为规则等等,再一直到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并称为“校”。】

【《孟子·滕文公上》上有言——“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所以到了商朝,学校又被称为“序”,后来到周朝时期则成为“庠”。】

【不过这不是唯一称呼,比如西周还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而且古代学校的称呼除了序和庠外,还有学、校、塾,并且在开始产生时,这些地方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