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贪生怕死 为何不直接自裁而死?!……(第3/4页)

【在这之后,朱元璋又将自己几个能力出众的儿子——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的藩王封国,全部封在了北方,让他们替大明镇守北方边疆,防御北元,鞑靼和瓦剌等。】

【但朱棣称帝之后,却决定迁都北京!】

【尽管这有北京原本就是其封国的原因在,也可能有考虑到建文帝朱允炆的相关影响,但北京位于北方,在当时可是属于抵抗北元,鞑靼,以及瓦剌等北方强敌的前线,所以基于此,这才有了“天子守国门”的说法。】

【以帝王之尊,亲身守卫“国门”,试问谁能做到?古往今来,真正做到“天子守国门”的,也就只有朱棣一个人!】

【而且身为皇帝,朱棣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帝王之尊封狼居胥之人!】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这是最高军功成就,也是军人的最高荣誉!】

【而朱棣,一个皇帝,他做到了。】

【永乐大帝,不虚此名是也!】

“以帝王之尊,亲身守卫国门……封狼居胥!”

刘彻不禁赞叹着点了点头:“这永乐大帝朱棣,确实是可敬其能!!”

唐朝李世民时期。

贞观君臣也是一脸赞叹。

能以帝王之尊做到此等份上,这位明朝的明成祖朱棣,确实不枉“天子守国门”之敬意!

明朝朱元璋时期。

听到此,朱元璋真是不由得一叹。

他不得不再次正视起他这第四个儿子——

确有帝王之能啊……这真是既让他欣慰,又让他更加纠结。

哎,纠结啊。

不过话说回来,那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二百年的天子守国门,末代君王死社稷。】

【这“君王死社稷”,敬的是明朝末代皇帝以身殉国的那份刚强。】

【尽管对于崇祯帝的种种施政举措虽然不乏微辞,但是却无人能否定他临难一死殉国的那份担当!】

【明朝末代,天灾**,各种弊病,加上关外清军入关等,这让大明在崇祯皇帝手中走向了灭亡。】

【然而在走投无路之际,崇祯于煤山自杀。

他死后,明朝众多大臣,绅生生员等也跟随崇祯自杀,遂大明王朝就此灭亡。】

【除了南宋的小皇帝——宋少帝赵昺,崇祯也是历史上一位为江山社稷而死的帝王。】

崇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棣叹息着闭了闭眼睛,大明……原来到最后,竟也是如此结局。

就是从土木堡之变的中衰,然后就像走向衰落之路的吗?!

那朱祁镇……

【为君者,守节而死,哪怕是因为走投无路,可最后那份敢赴死亡的勇气,而不是苟延残喘的活着,也确可一敬。】

【然而大明中期,却偏偏出了一个土木堡丧师辱国,苟且偷生,不肯自裁的软骨头朱祁镇!】

【土木堡之变后,被瓦剌所俘。】

【可若是他仅仅只贪生怕死,那也就罢了。】

【因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首领也先并没有停止进攻明朝的打算,而是想要趁着明军主力溃散,京师空虚之际,继续率军南进,企图攻占明朝都城北京!】

【于是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八月十六日——

瓦剌首领也先挟持被俘的明英宗,由新保安,宣化,以及山西的大同出塞休整。

九月份,则在与朱祁镇一起被俘的——宦官太监喜宁的唆使下,欲以送还明英宗朱祁镇为名,趁势进取北京。】

【是的,英国公张辅等一干文臣武将,连同十几万大军战死了,朱祁镇成了瓦剌人的俘虏,然而太监喜宁却摇身一变,成了瓦剌军首领也先的得意红人——他不仅尽告大明边关守备详情,还尽心竭力的给瓦剌军出谋划策。】

“女、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