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造船 始皇:涂涂抹抹(划掉)大触才是……(第3/7页)

【不过这种说法受到不少批评。

明朝一位内阁首辅就认为——建文帝朱允炆为人“仁弱”,即使未死而窜入异域,也不会再对朱棣的皇位构成威胁。】

【还有研究者指出,郑和下西洋次数多,时间长,朱棣的皇位在此过程中早已稳固下来,不可能历次都是为了寻访建文帝,此外,这种说法也缺乏可靠原始史料作为支撑,《明史》之中就此还有自相矛盾之处。】

【但尽管如此,也不排除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可能的动因。】

明朝朱棣时期——

听到这里,朱棣不禁挑了挑眉。

察觉到似有所悟的目光后,他也仅是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宣扬威德——】

【如果说寻找建文帝下落的说法主要出于猜测,那么宣扬国威说则有原始史料根据。】

【不过对于宣扬威德这一点,学界一直有很多种解读。】

【其一,认为下西洋是为了“通好他国,怀柔远人”,为了践行明朝的传统政治理念。

并认为所谓“耀兵异域”的说法应该有所修正。】

【其二则是认为——这从根本上是出于明成祖本人的好大喜功。

即我国一直以天chao上国自居,所以欲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

【其三,则是认为朱棣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非出于“夸多斗靡”,而是重在宣扬德化。】

【反正大概就是表达出以下几点意思:

我大明朝,很牛,很有钱,你们都要乖乖滴!】

【与此同时,不仅要乖乖滴,不能惹事,还要给我贡献点稀罕的东西,要上贡的,懂吗!】

朱棣:“……”

此时此刻,他很想要捂脸。

【除以上这两点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即为了军事目的。】

【比如有认为郑和下西洋是针对帖木儿帝国而采取的行动,具体又包括想联络印度抗击帖木儿等说法。】

【还有认为是避免张士诚旧部通倭的用意。】

【帖木儿帝国是中亚河中地区的西察合台蒙古贵族——帖木儿建立的帝国。】

【张士诚则是元末明初时期群雄割据势力之一。】

【不过对于这两点说法,都采取怀疑和保留的态度。】

【因为郑和下西洋开始时,帖木儿本人已经去世。

其继承者则同明朝关系友好,加之该国已经开始分裂,按理来说,帖木儿帝国应该不会再对明朝西陲形成威胁。】

【而为了避免张士诚旧部通倭——】

【在明初的时候,对南粮北运采取海运方式。

而到永乐年间,则先后改为海陆兼运和单行漕运。】

【于是让不再负责运粮的海员参加郑和船队,可以有效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并避免他们铤而走险,勾结倭寇等等。】

【但与此同时,从以上行为来看,这些应该只能作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效果,而非其动因目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郑和下西洋,虽然所耗颇多,但相应的,收益和回馈也非常之可观。】

秦王宫。

嬴政点点头,就算没到那美洲大陆,到了别的地方,恐怕所得和收获也颇多。

美洲大陆能有那些令人眼馋的作物,那保不准其他大陆没有别的不曾见过的东西。

世界之大,世界之大啊。

那外面的世界,何其广大,要探索的地方事物又何其多。

嬴政光是想着,就不禁一阵激荡又急迫之感。

可恨时间不够多!

不过……嬴政突然间心思一动!

——除了海上贸易,之前观世界舆图,这陆路之间可也是连通的!

海上贸易暂且不能轻易实现,可是陆地上的贸易!

想到这里,嬴政不由得呼吸渐重起来。

他之前怎么没想起来?思绪陷入了死胡同,还好现在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