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哀歌之局(第2/3页)

想到此,武则天开口道:“来人,将三郎带来。”

这三郎指的自然不是武则天第三子李显,而是李旦第三子李隆基。

听到武则天开口,群臣也是才惊然回神——后继者竟不是庐陵王李显,而是如今已经沦为皇嗣的李旦?不,现在应该称之为皇嗣武轮才对……那庐陵王李显……

这二位都曾当过皇帝。

可最近朝堂之上的动向,以及宰相等人的意向……

那庐陵王显然才是继任者首选才对……

不过话说回来,李唐将会在皇孙李隆基手中发展至鼎盛,这对于朝中一部分大臣而言,完全是天大的福音啊!

而且听起来,这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和太宗一样功绩卓然?

【李隆基登基之后,也曾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重用贤臣,修订律法,还曾制定经济改革措施,进一步解放了民众的劳动力,同时改革实施食封制,增加了大唐的财政收入情况,也由此减轻了民众的劳累及负担。】

【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也是我国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了华夏的版图之中!】

【要知道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天然屏障,而其内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着极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同时物质资源也十分富饶,是木材与矿产的重要生产基地等……】

【除此之外,东北还是重要的工业重镇,国防重镇。】

【总之,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以及土地资源,物质资源等等都非常重要……所以李隆基对外进行的疆域扩张,以及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之策等,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这样一边说着,天幕之上也同时出现了东北三省的版图划分——

“快着人记下来!!”

刘彻目光灼灼,东北三省?

有着天然屏障,并且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以及物质资源十分重要?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木材矿产物质资源富饶……

可这东北三省在后世显然已尽归华夏所有,但现在之于大汉却并不是啊……

刘彻不禁又是叹息又是忍不住抓心挠肺。

如今匈奴还未灭,哪还有更多精力去征服那东北三省!

可惜!可叹!

但话说回来,这李隆基还当真不错,可怎的如此帝王,却全叫唐朝揽了去啊!

刘彻心下不禁又酸涩起来,啧。

秦王宫。

嬴政也有如此感觉,不过心绪还算平静。

或者说,一时感慨太多太杂,他只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先听天幕之言,而天幕所说之政策,可对他大有启发。

【开元盛世究竟繁华到何种地步呢——】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那时的唐朝,不仅国力达到了鼎盛,各方面也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

【众所周知,因为隋炀帝的锅,大唐接下这天下的时候,人口一度很凋敝,而到了开元之后——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诗圣杜甫也曾作诗道:“小邑犹藏万家室!”】

【即小城都藏着万家户口,说明那时候唐朝户口之繁多。】

等等……

杜甫:我?诗圣?!

【除此之外,开元年间的商业也十分发达,加之国内的交通之路四通八达,城市多繁荣开放,对外贸易十分的活跃——即有波斯,大食等商人纷至沓来。】

【长安,洛阳,广州等地,由此汇聚了各种肤色,以及不同语言的各国商贾,堪称热闹非凡,如此繁盛之景尤为难得一见,可在开元年间的各大繁华都市中,却是极为常见的景象。】

随着天幕话音的徐徐道来,天幕之上画面也转而展现了极为繁华热闹的长安洛阳之盛景——

当真是随处可见的各种肤色,不同服饰样貌的外国商人,而除了商人外,也有其他来唐的外国人,对大唐之盛景无一不惊愕赞叹,震惊于大唐的繁荣昌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