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千里送装备(第2/3页)

【610年,开始为东征高句丽做准备——这准备是什么?是命令造船三百艘,而这三百艘船,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就导致其下官吏监督劳役甚急,造船工匠几乎昼夜都要待在水里,不敢休息,也无法休息,于是腰部往下都长了蛆虫,接近十分之三四的人都因过重的劳役而死去。】

【611年,隋炀帝下诏集结天下的军队,而后又征发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排镩手三万人,又命令造戎车五万乘送到高阳,还继续征发民夫以供军需。】

【船只相次千余里,往来路上十万人。】

【载着粮草武器,长期往来在行进的道路上——《资治通鉴》曾记载:“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隋军就足有超过一百一十三万之多的主战兵马,而为大军运送这些物资的民夫,几乎是隋军的两倍之多。】

汉朝未央宫。

卫青骤然吸了口气:多少民夫?

这加起来岂不是超过了足足三百多万人……

劳军之战,劳民之祸。

这征战高句丽,恐怕……

【隋炀帝第一次征战高句丽,最后的结果如何?】

【在说结果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隋炀帝和他其下将领的几个骚操作吧——】

【其一,隋炀帝在辽水会师之时,为了防止将领孤军独斗,去争取功劳名声以邀勋赏,便将军队分为了三道去行事,而凡有攻击军事行动,必须要三道之间相互通报,不许轻军独进,而且军事进止都要先奏闻隋炀帝,等回复命令。】

秦王宫。

王翦和蒙恬等一干将领:“……”

连嬴政都一时感到无言以对。

汉朝未央宫。

卫青和霍去病更是露出了难以置信,无法理解的“???”表情。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啊。”

“这隋炀帝难道不懂?到底怎么想的?”

竟然还要先奏闻,等待回复命令再行事,那战事岂不是——

【所以这就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在辽东城即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城里面的高句丽军队声称请降,而介于隋炀帝先前说高句丽如果要投降,应该安抚接纳,不再进攻,于是将领不敢再继续进攻,先去上奏了隋炀帝,等待隋炀帝的回复。】

杨坚已经尽量让自己平复下心情了,但听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心头一梗。

【结果就是,在等待隋炀帝回复期间,高句丽已经做好了防御措施,再次开始抵抗。】

【然后这辽东城就没有攻下来。】

【而这样的情况,发生了还不止一两次,甚至到最后,隋炀帝亲自去到前线指挥,那也没有拿下,连高句丽的其他城池也都在坚守,久攻不下……怎么说呢,这简直就是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

【蠢货他爸给蠢货开门,蠢货也到家了!】

“噗……”

朱元璋拍着腿大乐:“这天幕怎么这么合朕心意呢!”

因为都是前朝发生的事,所以老朱家听着这些事,简直要乐呵死了,再者,朱元璋看自己几个儿子,不说都还不错,那也是比那隋炀帝不知强了多少倍啊。

唐朝。

李世民等人听到后面两句话,也是要笑不笑的摇着头,这等促狭之语,可真是……

大概只有隋朝众人听着脸色复杂且难言。

而这竟还是“其一”……

【其二是什么——隋朝将领率兵分为九军,会于鸭绿江以西,而军队人马要携带百日所用的粮草,百来天的粮草,那得是多少?而且九军行进,不可能只带粮草吧,打仗所需的各类武器戎具,以及火幕衣资等,难道就不带着了?】

【那怎么可能!否则这仗还打不打了?】

【但就是如此,能想象士兵身上的负累有多重吗?!】

【而且大军还下令——“遗弃米粟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