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4/4页)

朝中文部官员商讨后,又请示了内阁,最终内阁做出决策,建议各省在第一座通科中学之外,再建立以府县为单位的“图书馆”。

要求一年之内,确保在所有省城设立一座可以供学子上门阅读的图书馆。但是因为受限于时代技术管理水平,那肯定是不能允许外借图书的,只能是来馆里现场读,不能把书带回家,而且进出馆还得被搜身,以免窃书。

至于图书馆里必须提供的全套基础数理化教材,朝廷文部会统一下发给各省。反正如今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都很成熟了,朝廷刻版印书也不贵。一次制版印个几千上万册完全没问题。

最终,朝廷会按照大约三万套的标准进行授书。给每个省的省城图书馆,至少配备全部通用数理化教材一千套,当然四书五经这些传统教材也会配发供免费借阅。

未来三到五年内,文部还会责令各省,在三年内实现每个府城有一座公立免费图书馆,所需书籍可以由省城图书馆原本拿到的配额分一部分过去。

五年内要实现每个县城有一座公立免费图书馆,书籍来源也可以从省里那一千套分润,同时地方上的乡绅可以自行捐助解决一部分。所有的馆子都是可以上门看,但不许外借。

朝廷只管原始教材的提供,建造和日常运营的经费就让地方乡绅自筹,朝廷不给预算。但是可以在图书馆门口给捐钱的人立功德碑写上每个人的贡献。贡献达到一定金额的,以后子弟可以优先去国子监捐监生。

有了中学和图书馆这些更基础的设施,相信大明在各省省城都建一座大学的计划,应该在未来数年内,就有希望了吧。

虽然这种大学,注定要比南大简化删节一个版本,毕业生也没法享受行政级别的待遇。但总比没有好,也能充实大明的科教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