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4/4页)

崇祯最终定褫夺张国维兵部尚书职务,降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督办江南练兵催饷事宜。

崇祯之所以这么定,也是考虑到张国维在南京当过户部侍郎多年,怕如今形势已经如此危机,南方都有不太听从调遣的倾向了。要是杀了张国维,说不定南直隶和浙江的三饷就更收不上来了,收了也没人肯往北京运。

所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让他去当浙江巡抚收钱——虽然就算他去了,这银子崇祯有没有时间花,都不知道了。

最后的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周延儒,因为被查实收了刘泽清的几万两黄金(其实证据也不充分,但崇祯就是这么认定了),那他的问题肯定比张国维严重得多,赐他在狱中自裁。

周延儒被逼无奈,一直想拖延,最后崇祯派去监督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让属下“帮助”周延儒“自缢”,其实就是直接绞死,对外谎称是自缢的。

三部尚书,一个自缢一个降职一个免职。

干完这一切,崇祯换上了三年半前跟朱树人同一届的那位状元、魏藻德,接替死去的周延儒的职务,为内阁首辅、吏部尚书。

一个才入仕三年半的新人,都能当首辅了,也算是大明朝升迁最火速的了。

魏藻德虽然明知道自己上来是背锅的,但内心却丝毫没有紧张,他甚至还有些开心:虽然崇祯的首辅已经不值钱了。可是到时候自己投降李自成,却能以“前朝内阁首辅”的身份去投降,还能领衔群臣投降,那含金量就不一样了啊!

李自成肯定会因此对自己这位文曲星,额外重视数倍的吧!如此一算,自己还是赚了呀!

除了魏藻德之外,因为兵部尚书的位置也需要换人,崇祯就换了一个叫张缙彦的接替张国维。

而张缙彦的态度倒是跟魏藻德差不多,都是打定了主意一上任就什么事儿都不干,什么决策都不做,这样就不会被杀了,能安安稳稳熬到崇祯先死。

而这一切人事调动工作完成时,时间也才不过是刚刚崇祯十六年的十二月中旬。

十二月初四,徐石麒免官回老家,十二月初六,周延儒自缢,十二月初八,张国维降职南下去当浙江巡抚。

张国维出京后仅仅三天,十二月十一,大顺军已经打穿整个保定府,又四天之后,陆续过了顺天府的涿县、房山、十五日抵达北京城外。

张国维算是运气好的,大顺军打到房山县那天,他已经赶到了天津卫,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时,他刚刚在大沽口坐船,上了一艘沈家日常经营南北货的黄海沙船。

那船原本是去苏州卖货的,但听了张国维自报身份,沈家的船长、掌柜们也都知道这位老尚书跟自家老爷的交情,就卖个人情,改道去杭州,送张国维直接上任浙江巡抚。

船长和掌柜没太大见识,听原张部堂、现张巡抚说闯贼都到了北京了,他们一边开船,一边也是忍不住问:

“抚台大人,既然闯贼这么张狂,您能跑出来,陛下为什么不暂避锋芒呢?”

张国维也是一阵无语,是啊,崇祯为什么要尝试守城北京呢?或许北京城坚固,真能守住几个月吧?

但他只能公事公办地回答:“国本岂可轻动!你们懂什么!本官不是逃跑!是被陛下贬官去当浙江巡抚!这是皇命在身!

北京坚固,陛下一定能激励士气,坚守到山海关吴将军,或者四川朱总督援军抵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