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承认错误(第6/9页)

刘长河愣怔地看着杨帆,沮丧地叹了口气:“您是得了良将,用不着我们了。好,我认,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识时务,但是我得提醒您一句,这个假洋鬼子不是什么善茬,他今天能把我踢走,明天还指不定再干出什么来呢,您降不住他,防着点儿吧。”他说完转身扬长而去。

杨帆握着一杯茶,淡淡地笑了笑……这个假洋鬼子庄恕嘛,自己也已经看得明白。他嘛,专业超卓,一脸聪明,似乎事事通晓,但是……骄傲,跟陆晨曦一类的骄傲。

他不会来和自己争什么的。

陆晨曦心事重重地上了上午的班,下午请了假,径直去到医科大学,一路走到大阶梯教室,只见门口竖着一个大牌子,牌子上是傅博文的照片,旁边的标题是“专家讲座系列,心胸外科专家、仁合医院院长傅博文教授讲座”。

她轻轻走进去,阶梯教室内讲座已经接近尾声,傅博文在台上讲道:“我们对于心胸外科疾病从了解到攻破,对治疗方式从探究到确定,就是这样从病例的丛林中走过来的。我们都知道维萨留斯是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五个多世纪前,他完成了《人体的构造》这本著作,详细地记叙了关于人体骨骼、肌肉、血液以及各种器官的解剖结果,被当时的教会视为异端邪说。宗教裁判所曾判处他死刑,但他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一五六四年,在教会的迫害下,他被困死在希腊的一个岛上。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仅仅为了一个研究理论与教廷对抗,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值得吗?那我们假设,如果他放弃了自己的理论,收回著作,结果是什么?结果是解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对于人体构造的认识,将不知道要滞后多少年。在这个过程中,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失去生命。是这些医学先驱,是他们的医学理论,拯救了无数病患的生命,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畏强权、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让医学走到了今天。”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继续道,“这就是做医生、做医学研究最基本的底线。”这时,他忽然停了下来——他看见了阶梯教室后排座位上的陆晨曦,她远远地望着他,目光却与平素有不同。

傅博文从陆晨曦的眼神中好像读出了什么,他语气变缓,仿佛自语地道:“无论是做临床医生,还是从事医学研究,如果不坚守实事求是这条底线,可能会变得十分危险……”他继续自省似的说下去,“有的人虽然有优秀的能力,但不一定能把这点做得很好,因为太难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到最后的……”

陆晨曦依旧直视着傅博文,静静地听着他的讲话。

傅博文的讲座结束得不若平时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而是充满了一种沉重无奈的自我反思。学生们有些迷惘有些疑惑,渐渐离开,偌大的阶梯教室只剩下傅博文和陆晨曦两人。

时值黄昏,夕阳的光透过大扇的玻璃洒落进来,却映得傅博文越显苍老,陆晨曦有点心酸——傅老师,似乎是真的老了。

傅博文看着陆晨曦慢慢走近,问:“你怎么有时间跑来,听我给学生上课?”

“上学的时候,我最喜欢听您讲课,不仅是因为知识点和病例讲得清楚生动,而是您让我特别渴望做个大夫,做个像您一样的大夫。”陆晨曦轻声说。

傅博文苦笑:“当学生的时候,思想总是最简单的。”

“傅老师,这么多年,您一直强调从医的品质中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陆晨曦道。傅博文垂下目光,不再说话。

陆晨曦望着黑板上那四个大字说道:“我刚进心胸外科的时候,有一个患者肺癌术后红斑狼疮发作,控制无效,最后多器官衰竭死亡。家属虽然很伤心,但并没有质疑我们的治疗,是您提出要做死亡病例分析,当时在心胸外科会议室的小黑板上,您写下了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