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3/4页)

“这不成,地上总有些尘土,大圣的毛这么漂亮,怎能蒙尘呢?”

孙悟空不想他忙,可他乐意,有帮大圣梳毛的机会,高长松乐在其中。

各色吃食与葡萄酒在茵席上一字摆开,孙悟空好酒,端起浅口碗将酒水一饮而己。

高长松看他吃,内心浮现诡异的满足感。

金色的猴脑袋在阳光下直晃荡,在气流的吹拂下,猴毛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真想伸手顺一顺。

高长松连忙甩头,把他的痴汉念头甩了出去,随后跟孙悟空通风报信:

“唐王请高僧玄奘主持七七四十九日水陆法会。”

孙悟空听这话,也没悟出些什么,他爱玉露团的滋味,一口一个。

高长松还是忍不住剧透了,玄奘都来了,怎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缓慢道:“玄奘有西行之志,水陆法会上观音菩萨现身赐他锦襕袈裟……”

此话一出,孙悟空酒也不喝了,点心也不吃了,扭头死死盯住高长松,眼神锐利得能把人戳一窟窿。

“你的意思是!”

高长松想到孙悟空过的苦日子,内心涌起一股巨大的酸涩,他热泪盈眶道:“大圣,西行在即啊!”

五百年,终于熬出头了!

喜悦如铺天盖地的巨浪,冲击孙悟空,要不是他还被压着,肯定要上天入地蹿一番,用金箍棒把天捅出个窟窿。

可惜,佛祖还禁锢着他,情绪只能在胸怀中激荡,找不到发泄的出口。

他的瞳孔真在震颤,猴爪子死死扣住高长松的手腕道:“当真?!”

高长松给扣得龇牙咧嘴,心说:不愧是大圣,这爪子真有劲啊!

“这还有假?若不是得了确切的消息,我也不会跟大圣您说。”高长松又说,“就是那和尚是人族,没有上天遁地之能,从长安走到两界山,起码要一月有余,大圣怕是要等些时日。”

孙悟空一阵朗笑:“俺老孙都等了五百年,不过百日,又有什么等不得的?”

他眼神却不那么说,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看看地,恨不得下一秒就从山里跳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勉强冷静,问高长松:“你可知那和尚性情如何?”

他们可要一起进行八十一难呢,如果性格不合,难免发生矛盾,此外,孙悟空还有另一重担忧。

他怕和尚的意志不够坚定,走一半就怕苦怕累不肯走了。

这可不成,他老孙能不能逃出窘境,护猴子猴孙一世周全,全寄托在对方身上。

这就触及高长松的知识盲区了。

按照西游记剧情,唐僧跟孙悟空,肯定是很不合的。

谁叫原著中的唐僧又胆小、又爱碎碎念,还总是错怪孙悟空呢。

他的意志吧,也不是特别坚定,比如说在女儿国时,差点就真动了凡心。

但唐三葬是唐僧吗?

未必如此。

他的铁血作风与硬核头衔给高长松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长松不敢传递错误情报,只跟孙悟空说:“看着是个好的,具体我也不晓得。”

这模糊的形容,让孙大圣不大满意,他难得说:“十二郎你行走世间,若有门路就帮俺老孙打听打听,看未来的师父是怎样人。”

高长松立刻应下:“得嘞!”

……

从孙悟空那回来,高长松身上又多出一重差事。

这也成为他近期最乐意忙的事儿。

别说,哪怕是他,也对陈玄奘的经历好奇呢!

在信息不流通的古代,最快的打听方式,就是找玄奘的熟人,高长松在犄角旮旯里扒拉许久,只找到一位半生不熟的。

*

青鸟的翅膀划过西番哈密国的天,若有所感似的,草原上的牛羊抬起头,似追逐那抹青绿色的身影。

多年间,“青鸟邮件,使命必达”已成为一句口号,响彻三大洲。

只需付出一定灵石,远在东胜神洲的商贾,便能在十日内收到家乡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