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第4/6页)

“每一剑都要用尽全力。”

小白龙:QAQ

开始感觉到痛苦了。

……

对小白龙的悲惨经历,高长松一概不知,天下第一武道会第二天,观众们敏锐地发现,场上出现了新变化。

就说最大也关注人最多的主勾栏,台下变出一块石碑。

石碑料是块镇山石,被打磨得很干净,碑中字更是潇洒飘逸。

“正书堂冠名,买好书就去正书堂。”

内容难登大雅之堂,却朗朗上口,让人一看便记住,大银幕前的观众很难不注意到这块石碑,默念两遍后,正书堂三个字牢牢地刻进他们的脑海中,想忘也忘不掉。

商贾中脑袋灵活的不少,也有些修士,自家就在东华国有产业,他们都看透冠名广告的价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去找了组委会成员,有的去问志愿者。

甚至有些无师自通,找相熟的选手打广告,喊他们赛前举木牌游行一圈的。

当然,答应的选手比较少,一方面是丢人,另一方面也影响他们比赛情绪。

看见这蓬勃的商业气象,巡视的高长松更高兴了。

他发现,比起按部就班地搞生产、赚钱,他还是更喜欢这种大型活动,别的不说,就热闹。

可能还有现代人对娱乐的向往,他办得乐呵,百姓看得乐呵,何乐而不为呢?

最近大盘浮动比较大,偶尔他去茶楼,也能听见人面红耳赤地争辩哪位道友表现好,用的法术怎么怎么牛逼。

当听见这话时,高长松会觉得自己不仅仅办了一个武道会,他还在造星呢!

组委会的丹修代表张仁祖跟高长松粘得比较紧,他这人是有想法的,当初就是他说服其他门派,合纵连横,办大事抵御佛门的商业入侵。

其他掌门还有些放不开,一副垂拱而治的调调,调遣人事都压给高长松了,自己只数灵石,他就不同了,经常跟在高长松身边,看这看那的。

就广告一事,他就感叹:“谁能想到,不过放一块牌匾,就能卖钱呢?”

高长松笑眯眯道:“冠名权是很贵重的,曝光就是金钱。”

张仁祖说:“还是人多,讨论度高,我回山门,那些弟子都没心思读书了,全在议论武道会。”

高长松说:“这才哪跟哪啊,他们还能更火热一点。”

“炒作的还没下场呢。”

他晃荡到棚屋这,看比赛进程,一轮二轮赛都结束了,种子选手与黑马都脱引而出,也是时候加一把火了。

张仁祖好奇地问:“何为炒作?”他又说,“这还能火热到哪里去?”他觉得话题度已经很高了!

高长松摇头:那是没挑起争端,没有爆点。

想让观众全情投入,那必须要为自己的推争得面红耳赤才行啊。

高长松举了个例子,他说:“比如逍遥门的朱之洞。”

“您听说过吗?”

张仁祖点头:“听说他势如破竹。”

“逍遥门曾经是个大门派,现在却没落了,如果没有朱之洞选手,甚至没人知道这门派还在。”高长松道,“所以他身上是肩负重任的。”

张仁祖点头:“是。”

高长松道:“这时候咱们就可以做一则专访嘛,问问他的心路历程,重振门派的生活艰不艰难,想对门派的其他师弟师妹说什么。”

他说:“这其中一定有感人的故事。”

张仁祖懂了:“你是要他扬名,当名士!”

这种手段在读书人中还是很常见的,尤其是那些有孝悌之名的读书人,民间都能说出他们冻天寒地为父母进山采药等一二三故事。

高长松点头道:“是。”

张仁祖道:“可哪怕扬名了,也没什么用啊。”

高长松道:“此言差矣,咱们办活动,不能只流于形式,这得有精神内核,得让人知道咋们的武道会是出了很多惊才绝艳的人物的,只有这样才能流传下去,办第二届、第三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