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4/6页)

说杂货,是因为什么都卖,没具体分类,若高长松有意,完全能订一块匾,叫“珍宝阁”“和璧坊”之类的。

眼下正处于供不应求之状,熟练掌握吹玻璃技术的只有杨亭圭,学徒只能做些小物件,吹精巧的摆设还很勉强。

而吹制这步骤,目前真没别的代替法。

供应不上,只能暂停发卖,达官贵人家的小厮来排队,问就是:“要等等,那物件还没做出来。”

小厮也聪明,他说:“我给定金,做出来了再来拿。”

掌柜不肯应,小厮做得更绝,直接把钱一丢,撒腿就跑,跑的时候还不忘留下姓名:“永崇坊安家不日便来取货,掌柜的切莫忘了。”

这情况多了,掌柜的解决不了,高香兰也处理不来,就可怜巴巴地找到高长松,高长松想了下问:“接多少预约了?”

随即听见了令他瞠目结舌的数字。

高长松:“……”

要不先限量吧?

*

订单太多固然让人头疼,却不是没遇上好事,有了系统发卖的烧制配方后,高长松能在现有条件下烧出不同硬度等级的玻璃器皿。

终于,他也拥有了能扛住高温消毒的玻璃罐头!

高长松精神一振,连头上的呆毛都立起来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终于能磨刀霍霍向罐头了!

罐头诞生的契机是拿破仑东征,为解决军队在作战过程中的食品保存问题,他悬赏征求保存食物的新方法,一个叫阿伯特糖食师傅做出了罐头。

他发现,只要把处理过的食物装入玻璃瓶中,沸水加热三十分钟后,将罐头密封起来,食品就能保存很久。

高长松不过是模仿了前人的方式,做罐头罢了。

他不奢求马口铁,这年头铁矿如此稀少,全国上下的铁农具都不够,更别说是做罐头了。

至于密封,他暂时选择用木塞与蜡,封一圈,勉强可以用。

*

这天,钟离珺刚下值回家,就见高长松喜气洋洋地来敲门。

他可不住在怀贞坊内,这个点近宵禁,高长松来了,肯定是走不掉的,今晚要在他家留宿。

钟离珺家人很少,他没有用小厮婢女的习惯,只有一做饭的老妪,与俩道童。

道童是他出了五服的亲戚,近些年家境没落,便送到他这来讨生活。

钟离珺辈分还挺高。

高长松曾来留宿过,对钟离珺家一应事务驾轻就熟,他馋钟离珺家老妪做的饭。

钟离珺可是美食家,能让他留在家里天天做饭的,那必定是厨中圣手,这名老妪听说是从前朝王庭破城时逃出来的,几经辗转,被钟离珺买下。

高长松吃过两回她烧的菜,感叹宫廷中人确实会享受,这菜,真鲜美无比。

很难想象,这是在调味料还没齐的隋唐会做出来的味儿。

高长松上门自不会两手空空,他此番来,特意带了糖水罐头,给钟离珺尝尝。

甭说,糖水黄桃罐头跟正经黄桃就是不一样,高长松本人是不大爱黄桃的,总觉得有些酸、有点涩,就像是橘子瓣,有甜也有涩。

可经糖水罐头一浸润,再涩嘴的黄桃都变得甜滋滋的。

高长松觉着有些可惜,他更喜欢糖水橘子,那滋味就像是儿时吃的果冻里的橘子瓣,他可喜欢喜之郎果冻了。

但橘子是秋天的,眼下还没有。

*

钟离珺好奇地打量糖水罐头。

玻璃瓶的样子略有些奇怪,像一尊瓮,肚里滚远,开口较窄。

他一眼看出其中浸着的是黄桃,可为何要将黄桃切块塞进琉璃瓮中?谁都知晓,果子若切开,很快就会蔫巴、变黑,想要保存更长久,需完好才行。

泡着黄桃片的水又是什么?盐水?

顶着高长松殷切的目光,钟离珺先刮开蜡层。

这又令他不解,为何要用蜡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