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4/5页)

剑修、或者说叶澜是不一样的,她的灵力流转有先来后到,就像无数细小的支流汇入一条主干,接着流入汪洋大海,而大海中的水又反哺干涸的支流一样,形成了一个闭环。

她比自己要细致多了。

高长松突然奇想,他认为自己可以画下来,把他看见的图景。

叶澜道:“你来试试。”

显然,她习惯粗放式教学,单纯靠练跟意会。

刚才高长松的剑气,她不置可否,显然是很不屑的。

高长松想,就这么一下子,哪怕自己眼睛看见了,距离手学会了还有很远,但是,他好歹有了方向。

努力复制叶澜的灵力流动,缓缓向前……

结果当然是失败的,虽然射出了一点儿剑气,可它就像是老化到时常雪花屏的电视机,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

叶澜觉得高长松有点进步,他为什么跟自己师弟的剑气不一样,说白了就是练少了、不通章法,没有跟自己手中的剑心意相通。

没错,他们剑修就是如此唯心、如此形而上。

为什么剑用得不好,那就是练少了,没有人剑合一。

什么叫人剑合一?人剑合一就是人剑合一,你读得懂剑,知道她嗡鸣的意义,灵力多了还是少了都能根据剑的状态及时调整,这就叫做人剑合一。

这也是为什么剑修数量远少于符修,听听,他们说的这是人话吗?

剑修靠得就是不断练跟自己体悟,外人能够给他们的帮助非常非常小,最多就是一开始师长纠正他们动作对不对、标不标准。

高长松说:“能否再让我看一次。”他想了想,还是说出来了,“如果能慢一点就好了。”

慢一点?

叶澜无言,这真挺难的。

不过,练剑到了极致就要收放自如,缓慢的剑气充能比一下子斩出一道剑意要困难数十倍,她将其作为锻炼自身的方式,越来越慢、越来越慢。

最后,叶澜挺俏的鼻尖上甚至凝着一滴晶莹的汗珠。

剑气本是凝结了便要斩出去,她却硬生生让其停留在剑尖上。

高长松怎么能不知道叶澜的厉害,本只想多观摩几遍,抄抄作业,哪里想到叶澜竟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在是了不起。

这技术难度也太高了。

*

高长松也没有盲目练习,他勉强算是技术型人才,反正肯定不是直觉派。

当天晚上,他就用笔墨记录下自己所看的一切,剑刃中的灵力运行顺序。

之后,高长松也准备了一把木剑。

木剑不值钱,他家削了不知道多少把,有大有小,大的是高长松练习时用的,小的则属于三小只。

他先在纸上画,随后想想,同比放大复制到剑刃上。他也没画得太细,否则刃处花花绿绿看上去也太怪了,仿佛在进行什么神秘的仪式。

最后,他只画了几个点,提醒自己灵力是从几个方向铺成来,又是在哪会和的。

当天夜里,高长松难得没打坐,而是神采奕奕地试验,这就导致第二天早上他一副被榨干的模样,看起来可怜极了。

确实,他的灵力被榨得几乎一点不剩了。

好在高长松回血比较快,叶澜拉着他练时,高长松已经恢复了七七八八,叶澜说要看他的剑,看他的剑气,高长松就按照昨晚的图纸生涩充能,结果肯定是比一开始学要好。

这日进千里的模样,让叶澜非常有成就感,相信老师都喜欢高长松这种人,足够聪明,教过他能收获一箩筐的成就感。

接下来几天都比较单一,无非是练了学、学了练。

到最后一天,练习结束后,叶澜终于忍不住问高长松:“你剑刃上那些点为何意?”除了第一天,后面几天高长松用的都是木头剑,木头点墨水很容易,高长松轻轻松松就把灵力转折的节点画了上去。

叶澜没有一棍子打死,也没有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就是墨水弄脏了木剑,她看那些点很有规律,似乎带有某种奇妙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