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3/6页)

若说有什么情绪,那大概是她有点不好意思,是不是吃太多了?可她自从当上剑修,开始养老婆,真好长时间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了。

而且唐人做菜口味重,正合她意。

叶澜:好吃好吃好吃!

就饱饭足后,叶澜心情更好,她看向窦亮与谢自然二人,郑重道谢道:“饭菜很是美味,谢谢。”

窦亮有些受宠若惊,像叶澜这样的人,一般都不场道谢,难道不该是她往街上一站,就有人从四面八方涌来,爱戴她,愿意为了她买单吗?

叶澜:那还真不是!

因吃饱了,叶澜表情看上去柔和许多,窦亮跟谢自然便有一搭没一搭同她聊起来,谢自然对高冷剑修是很好奇的,他们甚少踏上大唐的土地,可这片土地上却流传着无数与剑修有关的传说,这些传说有好的有坏的。

谢自然甚至没听说过剑修穷,她只知道剑修一心剑道,人剑合一,心诚者可以打败修为高于自己的对手。

她好奇地询问叶澜,叶澜颔首道:“确实。”

何止是确实,他们剑修可勇了,没搞过几次越级挑战,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剑修。当然了,这种行为不值得推崇,对决的正道是势均力敌,分出高下,她也经常告诫自己的师弟师妹。

他们一开始不听,但若有人吃亏,栽跟头,就听了。

她甚至言简意赅地补上一句:“心诚剑则利。”

谢自然肃然道:“受教了。”

她又问了叶澜来大唐的原因,后者大大方方道:“我是来赚钱的。”

谢自然:?

她的脑门上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什么?赚钱?

实在无法将眼前仙气飘飘的人跟钱联系在一起。

叶澜说话也敞亮,而且她有个刚刚好的例子。

众所周知,高长松的酒在长安很有名,他的产量又随着酒作坊的扩大而提高,眼下绝不仅仅只在长安能买到他的酒水,在繁华的城市,譬如说扬州也是能买到的。

谢自然不由重复道:“挣钱?”

莫非是被人雇佣来唐的?

叶澜道:“几月前,机缘巧合之下我等结识了一名来自西方的商贾,若我没记错,此人应当是从乌斯藏而来。”

窦亮走南闯北,对这附近的小国都很熟悉,他道:“那是西牛贺洲的国家,与大唐相距不远。”

又说:“此人名为高长松,我们都称他为高十二郎。”

听到这,窦亮不由惊道:“高十二郎!原来是他!”

叶澜一听耳朵竖了起来,奇道:“你也认识他?”

窦亮这可来劲了,他倒了一杯酒,看酒樽中清亮的酒液摇晃,喟叹道:“怎么不认识,恐怕全天下的商贾都认识他,我对他的了解又比他们更多一分。”

叶澜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窦亮清了清喉咙:“这高十二郎横空出世至今也没两年,可他做得各个是大事,倘若是唐人,怕是已能载入史册。”

“哎,想来他在乌斯藏,也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吧!”

他接着说道:“这高十二郎年岁也不高,今年才堪堪十六,甚至没到行冠礼的年岁,他的命也是个不好的,十四岁时没了耶娘,家中只余他与三个嗷嗷待哺的妹妹。有传言说他以前虽聪慧,却不像现在这样,能做大生意、做大事。”

“天下商贾一个样,都从微末而起,除却那些个影响深厚的,譬如范蠡初便做海盐生意,饶是刘玄德都曾以编织草鞋为生。”他发现自己举的例子不够好,有点打擦边球的意味,可看没人打断,就接着往下扯。

“高十二郎也是如此,开始做豆腐生意。常言道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真要说来,也是高十二郎天资聪颖,磨豆腐虽然苦,在他所居住的镇上却无人做此活,最近的豆腐铺子在方圆几十里外,高十二郎说是从《淮南子》中习得豆腐做法,我寻思着看《淮南子》的人这么多,也无人推敲出豆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