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页)

他可以先建个勾栏,那实在花不了几个钱。

魃宥自己读作“薄有家资”,实际可写作“地主富豪”,这大安国的氏族地皮都不一定有他多,到底是从三皇五帝时期活下来的精怪,是了不得。

勾栏的设计很简单,也就一个多月的功夫就立起来了。这新玩意如果是人族建的,必定要等上一段时间才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因是魃宥开的,那真是自带流量。

首先,他麾下的啄木鸟精、蜘蛛精等等都是要去的,放现代这是团建活动,领导开的新店,你敢不去捧场?

同理,他还是梨园的头头,无论是出于微薄的情谊,还是对这领头人的尊重,梨园的精怪跟人族修士也要去。

梨园别说是在大安国,在东胜神洲都很有名气,他们说是一群发烧友,实际上是这年头歌舞戏圈子里的风向标。

再说还有王莺莺,她被高长松捧红后感念知遇之恩,魃宥又是个不居功的,成天跟人吹高长松的才华,再加上他新出的小册子高长松名又在前,仅凭他一妖,就令高长松做到了“江湖上没有哥,却充斥着哥的传说”。

王莺莺听说勾栏是高长松的点子,当然要带着一众姐妹去。

水浒中做人肉包子的孙二娘都知道不可杀这些莺莺燕燕,全天下都是她们的姐妹,这一传十十传百,似乎又有了客人。

此外还有隐秘群体表示:什么?高十二郎?好喜好喜!

一整个爱屋及乌了。

待到勾栏开业,《倩女幽魂》的歌舞戏,七夕节名动一时的影子舞蹈,还有陈中贵改编的新傀儡戏,各台柱子轮番上阵,使出十八般武艺,勾栏中的表演场场爆满,光是卖门票就挣了个盆满钵满,更不肖说还有小童兼卖茶水瓜果,那日流水哪怕是“视金钱如粪土”的魃宥都是一惊。

再一次感叹高十二郎的远见。

……

高长松:“……”

只见他双手扯信,信纸都给他扯得皱巴巴的。

高长松:羞耻啊!实在是太羞耻了!

他深感自己是脸皮不够厚,这夸奖落在他身上,真是连脚趾头都在抠地。

偏生钟离珺还凑过去,发自内心地喟叹:“不愧是十二郎,卓有远见。”

高长松虚弱地呻吟:别、别说了……

无论如何,魃宥信写来了,那高长松就得回信,他跟钟离珺问了一下,看他认不认识经常往返东胜神洲与大唐两地的人。

他猜有,钟离珺也说有,这就好办了,只要委托人先带到长安,再交给下一人即可。

高长松写这信肯定是要打草稿的,他琢磨着先打个腹稿。

首先,肯定要花一定篇幅来表示魃宥真的是谬赞了,他只是普通一男子,其次,他可以对《牡丹亭》的改编提出点宝贵的建议,哎,就是音律方面比较难表达,要不然他去镇上找位善音律的,他自己哼哼,让对方翻译成宫商角徵羽?

理论上读书人什么都要略懂,可这古代七音,高长松是真的不懂。

之后还有什么要说的?

高长松想,为了高玉兰的未来,肯定要腆着脸求教升学问题,如果能提前引荐一下名师,那可实在是太好了。

那自己能拿出什么以作回报呢?

论对胃口,肯定是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

高长松回忆,四大名著不要想了,他只能想起故事梗概,没那文笔,说出内核就是糟蹋,他应该将注意力放在短篇上。

此刻高长松梦回高考,什么“四大唐传奇”“四大元曲”在他脑海中轮番划过。

奇怪,唐代有传奇,元代有元曲,明代有小说。

说起宋代,只能想起宋词,可宋词跟唐诗一样都短得不能再短,高长松实在做不到仿宋词。那偏向散文的长文体,难道宋代没有吗?

他苦思冥想许久,只想到了杂记、笔记文,最多加个游记,什么《小石潭记》《世说新语》《岳阳楼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