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2/5页)

再说高长松,自从梨园回归后,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恍恍惚惚地回宅,连红药蓝药都不买了,歪在塌上思考人生——莫非他要跟无数前辈一样,走上写小说挣大钱的巅峰之路?

他翻了个身,将才升起的雄心壮志打散,不对不对不对,哪怕他有点子,也没那个文笔啊,这一世的高长松读过正经乡学,也不代表他出口成章,能写出《三国演义》那样的不朽名篇啊!

而且,这年头写小说真的能发财吗?高长松又翻身,他怎么记得清代那写了《红楼梦》的曹雪芹曹大家还是穷困潦倒呢?

*

其实,高长松的担心颇有道理,与现代的小说大家不同,古代小说家,还真拿不到多少钱呢。

哪怕是在小说盛行的明清,许多文人都以笔名发表小说,最有名的怕是写《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与骈散文相比,小说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一般以润笔费为生的,都是落魄的落榜文人,大凡有点功名在身,都不会那么做。

此外,润笔费给得高吗?这得就事论事,历史上润笔费最高的作品,怕是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价值千金;唐代最高润笔费,当属韩愈的墓志铭,后世有人这么形容,“一字之价,辇金如山”,他靠帮人写墓志铭发家致富,在长安买了套小院。

可在小说高峰的明代,润笔费的价格却跌落谷底,寻常作家写篇文章,也不过给五百文,一斗大米都买不起。

此外,润笔费都是一次性买断的,尤其是小说,只要上市了,火了,盗印者无数,发售正版的书商都赚不了几个钱,更别说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了。

综合考虑高长松的名气、唐代小说的发展环境、作者文笔等等,他能挣多少钱真难说。

……

再说段红尘,次日他本想一早去高长松那听戏,不想却被公事绊住手脚。

赤鷩一族善养鸡,这份营生段红尘是不得不做的,眼下正值紫真宫秘境季,无论是鸡卵还是鸡肉的供应量都飙升,此外还有外地商贾来购雄鸡。

大唐养鸡之风盛行,根据史书记载,哪怕是唐的荒山野岭,都能听见鸡打鸣声,可以说是全民养鸡。普通百姓用鸡肉、鸡卵换柴米油盐布,此外还有一批人,会豢养雄鸡,唐玄宗时期,官方甚至设了“鸡坊”,养一批身强力壮的雄鸡。

这批雄鸡当然不是给人爆炒了吃,也不是用于打鸣。唐人除了爱食鸡外,从宫廷到民间,都尤爱斗鸡活动,一些文人雅士甚至会绘制斗鸡图,在民间大卖。

段红尘招待的就是来自大唐的商贾,人家来着的目的,就是选一批好雄鸡,漂洋过海到大唐,听说这批鸡甚至可能献给唐皇。

段红尘冷漠脸:哦,所以呢?快点挑,不要打扰我去听故事。

话虽如此,他态度还是很可以的,大唐来的商贾顺着山羊胡子问东问西,一会儿问这的雄鸡怕不怕狐狸,一会儿又问他们能否使出芥羽。

这芥羽是唐代特有的斗鸡技巧,是指在鸡的羽毛上涂芥末粉,等他们斗起来扇动翅膀,对面的雄鸡闻到芥末味儿便会自乱阵脚。提起狐狸味儿是因为有的唐人在训练雄鸡时,会在他们的住所涂抹“狸膏”,这是从狐狸身上提取的油脂,狐狸是鸡的天敌,没经过训练的雄鸡闻到这味儿别说斗志昂扬,不屁滚尿流就不错了,他们都要买了,当然要问问好,看东胜神洲的鸡能不能躲过明枪暗箭。

哪想得段红尘听后不屑一顾,他说:“赤鷩不惧狐狸,只有狐狸惧怕赤鷩的份,这些雄鸡日日与我辈相处,每一寸皮肉都浸透赤鷩的气息,狐狸怕他们还来不及。”

唐商贾奇道:“当真?”他蹲下身来仔细打量这些雄鸡,虽未开灵智,眼神却不是一般锐利。

他啧啧称奇:连天敌都无,那真要打遍天下无敌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