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3页)

大匠,跟寻常匠人不同,以现代语言解读,那就是建筑家。

杨晨略作思索道:“有是有的,昌都的九层佛塔你看过没,监制的大匠为阎法德,人就住镇上。”他好奇道,“莫不是十二郎家要修宅邸了?”他真想不出第二个高长松找大匠的缘故。

高长松连连否认道:“自然不是。”随后将酒坊困扰他一事娓娓道来。

杨德听后问:“那你为何不找鲁班门的人。”

鲁班门?

高长松一脑门的问号,啥玩意儿?

杨晨看他摸不着头脑,细细解释道:“你也不是不知,无论是唐还是乌斯藏,匠人的地位都不大高,可若真讲,其中却不乏有技艺高超者。”他砸吧嘴道,“听说墨家后人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便隐于市中,现在的匠人有不少都是墨家之后。”

高长松听到这还没明白,那跟鲁班有什么关系?

杨晨接着说道:“起初,是匠人们凑在一通交流经验,正如同我们这儿的货郎一样。人多了,便有了组织。都说‘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行’,泥木石三行共尊鲁班为祖师,这些匠人想哪怕是交流,也要有个名目,鲁班门就应运而生了。”

“鲁班门中尽是匠人,可并非匠人就可入鲁班门,只有有‘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精神者才能入内。他们似乎自有一番检验标准,可你问细节,我是不知的。”杨晨终于解释完了,“你说有图,有想法,却不知酒坊内一应器械该如何建,我想,找鲁班门的大匠一同探讨是最合适的。”

高长松听完高兴死了,想杨晨说的对啊,有一群古代的建筑家、科学家,他还舍近求远做什么?于是他道:“那你可有认识的鲁班门人?可否介绍给我?”

谁知杨晨却诧异道:“我自然是不知的。”

高长松:“……”

笑容逐渐消失。

杨晨说:“哎,鲁班门人尽皆知不假,可究竟何人入此门,我们却不知,十二郎你想想,儒墨不对付那也不是一天的事,鲁班门身上又有墨家的烙印,若让儒生知道了,那还不抄着君子剑上?墨家人又习惯隐于市,寻常人是找不着的。”

他话锋一转拍起彩虹屁来:“可若是十二郎,定是能找着的,你们,你们都是高人,能不吸引彼此?”

高长松:“……”

谢谢啊,你是不是对我太自信了。

他略有些无语,高长松想,这鲁班门我还是从你这才知道的呢!

……

不管怎么说,杨晨都给高长松开辟了新路,他回家后就奔至陈子航那。

陈子航正在开设教学小班,高香兰、高玉兰、高翠兰一字排开。

高香兰正在打拳,也不知她学得什么功法,年纪虽小,一套拳使的虎虎生威。

高玉兰在看书,高长松瞄了一眼,竟然是《孙膑兵法》?!

陈子航注意到高长松的视线,温言解释道:“兵法书讲排兵布阵之学,眼下阵法多托于兵书之中。”

高长松点头,长“哦”一声。

陈子航露出“孺子可教”的满意脸,接着讲经。

高长松这才发现,经是讲给高翠兰听的,可他的听众又不仅只有高翠兰,驩头跟乌云竟然排排坐,以充满求知欲的眼神盯着陈子航看。

高长松:“……”

竟然有点萌!

高玉兰还是很在意大兄评价的,她从《孙膑兵法》后探头,对高长松说:“我跟大姊都学过啦,三娘才开蒙,讲经慢,故子航师傅会多讲几遍。”不是她不认真听课!

高长松当然是很信任高玉兰的,她跟高香兰都是好学生。

他家不爱学习的,目前只有高翠兰一个。

也不是不爱学习,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高翠兰才五岁,能坐得住练字画符已经很好了,让她理解经文,真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