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3页)

但也正因他不明白,他才能以观光的心态在昌都浏览。

最有趣的是,毛毡似旁就是四四方方的府衙建筑,走近看去,仿若金吾卫打扮的衙役身披皮甲立于衙门口,两旁的石狮子被擦得锃亮。

这是昌都的县衙,与毛毡寺毗邻。

昌都是个很不错的地方,这里是乌斯藏的中心都城之一,乌斯藏是佛国,打开慧眼,这里遍地是佛光,只偶尔有些藏污纳垢之地的黑气。

看来,昌都的治安很不错。

……

想在昌都立足,就得先引起县令的关注,高长松目前只做了豆腐,染了几匹新布。做小生意的话足够坐吃山空好几年了,可若说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那是没有的。

高长松心念一转,新任务也应运而生。

“声望任务——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新任务的名字相当有个性,高长松看下去,顿感无语。

简介:鲁班听说过吗?蔡伦听说过吗?毕生听说过吗?他们都是超有名的古代发明家哦,虽不指望能名垂青史,来自遥远未来的你,怎能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拿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呢?再不多整些新花样,猴年马月才能刷出声望啊,你就长点心吧,还要拓展根据地呢!

奖励:视任务完成情况而定。

高长松:emmmmmmmmm。

根据地且不谈,那“视任务完成情况而定”就很灵性,跟“解释权归作者所有”没区别啊。

他才在心中吐槽完,系统就自动打上补丁,奖励发放表,静静地躺在邮箱栏中。

高长松还是挺满意系统的严谨的,这样他就能计算出自己所得点数了。点开后发现,系统将发明创造分为了s、a、b、c、d、e这几个等级,此外还有s+、s-等等。

英文字母与唐代不很相配,但考虑系统的跨区域性,他们甚至有星际的基因液,如此分级就不显得奇怪了。

他回来前就想好了,反正他是以豆制品起家的,先把能做的都做一遍。

豆腐、面筋等物都要吃新鲜的,不好往外卖,目前他往外卖的最好的是辛辣豆瓣酱,胡商的队伍经过乌斯藏,只要尝过豆瓣酱的都要买。

高长松想,这跑来跑去也很烦,且豆瓣酱街上很难坨,下次他准备卖配方,一次性买断得了。

从这能看出,他做生意也是要考虑可保存性的。新鲜的固然好,却不方便被带着漂洋过海。论时间长,最好卖的是酱菜,眼下他所想可卖到唐国的,是腐乳。

腐乳在中国历史悠久,明代时书中出现了腐乳的影子。

明代有记载说,安徽黟县人喜欢吃长毛的豆腐。闻起来臭,吃着香的毛豆腐是腐乳的未成年态。

高长松的行动力很强,等回高老庄后,他就开始研究起种豆腐。

种豆腐这个词是高翠兰发明的,她执意认为豆腐长毛的过程,就像是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这当然是种的。

陈子航也为此感到好奇,他博古通今,熟读经典,却没有听说过豆腐如何长毛。

高长松思考后说:“这就像是古书在经阁里藏久了要拿出来晒,潮湿的书页很容易发霉。”

陈子航一下就懂了,他掌管崇虚观内的藏经阁,每年都是晒书的主力军。不食人间烟火的陈子航发出疑惑的声音:“那真的会好吃吗?”生霉点的书绝不好闻。

高长松笃定道:“闻着臭,吃着香。”

陈子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高家的其他人对高长松有种盲目的信任,若他说好吃,就一定好吃。

高长松严格按照明代《物理小识》中发酵腐乳的方法来做,还时刻开慧眼紧盯,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食物中毒,这是他绝对不想看见的。

……

腐乳发酵得差不多时,杨晨找上门来。

杨晨是顺德楼的少东家,因虚耗作祟与高长松扯上关系。以往他来找高长松,多是为豆腐生意,否则就是找他交流道学经文的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