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儿女事(第2/7页)

云芳觉得十分可惜,探春就吃亏在出身上了。要是和元春一样的出身,她当贵妃比元春当的好。

邢夫人就说:“你说的对,老太太十分怜惜她,这几日都对她多有赏赐,还对她夸了几次。”

说完就开始叹气:“唉,二姑娘就差的远了。碰上事儿就要躲,这性子是我是真没法子了。”

云芳就说:“前几日出门的时候太太让我问问有没有合适的人家,我还真的问了。”

“怎么说的?”

“有,有两家合适的,一家人口简单,是京城外面的乡户,周围也有族亲,但是这家族里没什么大人物,平时大家也是聚在一起也无所谓什么助力不助力的。

我听说这男孩子读书好,全家都觉得能靠着他翻身富贵,自然是全家宠这男孩,从小到大别看是长在乡下人家,真的是一点苦都没吃过。他也是确实读书好,早早的投身官场,如今以武桐大人马首是瞻。所以这人选是我大嫂子跟我说的。

这人家里也想在京城里给他找一户富贵人家的闺女,他自己也想求取一个才貌双全的,如今二十出头了还没成亲。

好处就是家庭简单,好相处,适合二姑娘。要留意的就是这男孩的为人处世和他家的人,不知道都是什么样子的。”

邢夫人不大明白:“乡下人家,穷是穷了点,能供应子弟读书的也是穷的有限吧。”

云芳倒不是在乎穷不穷的,是想知道这男孩的性格如何,别是一个中山狼,有好处的时候扑上来,没好处的时候对着老婆跟仇人一样。

京城里面,富贵沉浮是很正常的,做官的还会因为一首诗一句话被贬到外地的,富贵人家早上全家欢声笑语晚上就被押解在大牢中的也大有人在。

荣国府到时候要是真的倒霉了,到时候他们全家一起出手,还不知道如何折腾人呢,别的不说,让一个乡野村妇管教一个侯门出身的儿媳妇,按照所谓的立规矩,指使儿媳妇干这干那,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和身体的折磨。

而且这种越是家里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的家庭,就容易发生牺牲其他成员来成全一个人的事儿。

这样的家庭很难教出一个宽宏大量的孩子来。

“我跟太太说说第二家吧,这一家不穷,家里有过小官,在当地也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家里有良田,不愁吃穿,这孩子是个嫡出的幼子,如今在京城住着,等着赶考呢。坏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这家人是江南的,要是把女儿嫁过去了,不容易见面。

这是我二嫂子跟我提的,我二哥以前放过外任,这男孩家就在我二哥当官的那个县城,人家上门来拜访过几次。我母亲看过这男孩,说年纪也匹配。”

一旦远嫁,那真的是有可能一辈子见不了面了。就比如说薛姨妈,要不是丈夫没了,没婆婆孝敬,也不能一走了之的。她和二太太也是很久没见过了,要不然为什么贾政要让薛姨妈住下来,客气是其一,姐妹几十年没见,相见一次不容易,这是其二。

“你娘的眼光我是信的,只是这也太远了,这真是山一程水一程,想再见面就难了。”

说着走进亭子里坐下,示意云芳也坐了,和云芳说:“老爷他们当初也是有四个姐妹的,除了四姑太太嫁给了林老爷,还有其他三个嫁到了外地,这四个姑太太都没了。除了林家,其他三家和咱们家也不来往了。”

“啊!”

“山高路远,嫁出去的女儿不惦记娘家,想着托人带话,一两年没消息,七八年没了来往,往后也是形同陌路。”说到这里压低声音说:“我进门的时候,前面三个都出去了,只剩下你林家的姑妈,那时候真是金尊玉贵,咱们家那时候是煊赫至极,养着这个嫡出闺女也是处处用心,老两口为了给女儿挑个好女婿,也是睁大眼看着京城的才俊们,真是什么心都操了,就怕委屈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