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新旧交替(第3/3页)

王瑾虽然莫名其妙的被考校,不过他读书刻苦,直接一拱手就回答了:“自诚明谓之性。圣人之性,必以诚为本。”

性、命、心、情等,均是各家学说都要关注的基本概念。所谓性不只是指人性,乃是泛指万物之性。儒家最重圣人,因此言及至性,便要说到圣人之性。

古代的时候,儒家性命等说,尚有多家解释,互不相同。

而王瑾所言“自诚明”之句本见于《中庸》,只是此时《中庸》尚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重视程度远不及后世。

老先生见他如此肯定地将“诚”着而重之的提出来,却也颇为所动。

老先生又问王珏道:“诚何以尽性?”

王珏接着答道:“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唯大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

老先生很是满意他们的回答,又指着杨木道:“你继续回答。”

杨木是个老实孩子,听了先生的话,就朗声道:“尽性不外二途:曰自诚明,曰自明诚。自诚明者,先尽性以至于穷理者,谓先自其性理会来,以至穷理。自明诚者,先穷理以至于尽性也,谓先从学问理会,以推达于天性也。”

此言所说,略似于后世的知与行,理论与实践。只是理论到实践,以及实践到理论,孰先孰后,却未分说。

这种大道理,一般人是总结不出来的,但是温润来自科技发达的现代,加上他学的又是古文,研究的就是这些东西,故而教导的学生也是如此。

但是他们是温润的学生啊!

那老先生又问了另外两位学生问题,都回答的很好,然后他们五个在第二天,就接到了通知,让他们五个,跟另外的十几个学生一起,单独授课。

温润趁机将陆大少爷他们几个也塞了进去,能多学点是点儿啊!

等到过了六月,发了榜,莲花坳的几个孩子都中了秀才,永宁书院也有一半的人过了,都成了秀才,别提多让吴山长高兴了。

“多亏了你啊!”吴山长高兴的都要哭了:“咱们信赖的县令,也该感谢你。”

“新来的县令好相处吗?”温润还没问,新来的县令是谁呢。

“好相处,好相处!”吴山长笑着道:“新来的县令算是我的本家了,也姓吴,是蜀中人氏,来这边也是拖家带口的,好么,头一次请客吃饭,那叫一个辛辣啊!我们都说,县令大人够劲儿!”

温润听了哭笑不得:“口味不一样而已。”

没必要说的那么严重啦!

不过送走了吴山长他们,温润到是松了口气,有了这些人考中秀才,新来的吴县令,也能有个成绩了。

不过回过头来,他还得操心其他人的乡试。

作者闲话:

这是补昨天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