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知心人(第3/4页)

刘勃听着浮丘伯的话,心里却有些嘀咕。

这全天下,大概也就只有您会觉得我阿父是仁慈善良的。

他刚才可是要当众炸死一个儒生啊。

浮丘伯苦笑了起来,“你无法理解,我并不怪你,你们都无法理解……你们不知道自己遇到的是一个何等英明的君王,包括那个张不疑,其实他也不知道,但是,勃啊,你一定要效仿你的阿父,君王杀人,不能是因为自己的喜怒,不能因为私人的恩怨,只能是为了社稷大事,将来,你若是在名誉与社稷之前犯难,我希望你能效仿你阿父,无视自己的名誉,要为天下做事。”

刘勃似懂非懂的点着头。

而韩安国看起来感触却颇深,他再次打量着面前这个老人,眼里的神色都有些不同了。

“唉,可惜啊……可惜啊。”

浮丘伯摇起了头,也不知在可惜着什么。

过了许久,他那些有名的弟子大多都到齐了,众人看着他身后的那废墟,眼里都有些茫然,面面相觑,浮丘伯却示意他们坐在自己的身边,跟申培这种多撒网不同,浮丘伯走的是精英路线,弟子不多,但是都很优秀,很有才能。

而那些原先结社犯事的儒生们,此刻也是坐在这些师叔的周围,都低下了头。

“当初啊……陛下曾与我聊起了儒家的未来,当时陛下说了很多的东西,让我非常的惊恐,甚至是愤怒,我觉得陛下对儒家太过轻视,甚至是公然诋毁,因为陛下所说的儒家,跟我所知道的截然不同,到了我想想都觉得后怕的程度,我在那个时候,觉得这只是陛下对儒家的不喜,故而没有多想。”

“可到了如今……我却觉得有些狐疑,因为陛下曾与我说过的东西,如今都在一一出现。”

“陛下说儒家会以孝为名,以礼为枷锁,囚天下人……我不以为然,直到出现了礼派之争。”

“陛下说儒家会反对百家的学问,毁灭诸家之所长……我不以为然,直到出现了你们这些人。”

“陛下还对我说了很多,以理食人,以儒害民……我都不以为然,可是现在,我却很害怕,因为陛下的话都在一一成真。”

浮丘伯看着面前的诸多弟子,目光最后落在了赵绾的身上,“大一统的主张,我并不反对,但是圣人的道理利天下?你若是连一物都不利,何以利天下啊?大汉贤相辈出,除却张相,有周相,陈相,萧相,何人是以圣人的道理来治理天下的?难道他们做的不够好吗?难道你能做的比他们更好吗?当初圣人不出的时候,尧舜禹又是靠着什么来治天下呢?”

“你不懂得治国,不懂得农桑,不懂得打仗,你甚至比不上长安里的一个樵夫,你有什么德行,轻视百家之学问呢?”

“若非农,你能吃饱肚子,有力气在这里狂吠?若无墨,你这身上的服饰又是从何而来啊?”

“若无兵,你能安心在这里谈论学问吗?若无医,你早就熬不过上一年的寒冬!”

“一件事都做不好,没有任何的才能,整日却叫嚣着圣人的道理……我问你,圣人的道理是什么?哪个圣人让你轻视百家?就是圣人,都要以百家里的先贤为自己的老师,毕恭毕敬的跟着他们学习……你算什么圣人门徒啊?!”

浮丘伯的声音越来越激烈,赵绾面对墨家和皇帝还敢出口反驳,可是面对浮丘伯,他那最擅长的辩论也根本发挥不出来,哑口无言,双眼紧闭。

“尚方自设立以来,给大汉带来了多少好处?养活了多少百姓,纺织出了多少衣裳?庇护了多少百姓?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任何人都可以称为圣人,哪怕是最普通的人,也可以通过对本身的提升,对周围的贡献来成为圣人……若是我的老师能看到如今的局面,他会当面拉着那些墨家的手,称他们为真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