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安的一生之敌(第3/5页)

太子不曾驾车,可在车上,罚一盾。

刘章无奈,这罚款好说,可是这贬为城旦……最后还是太后出面,要求张释之从轻发落,张释之方才将贬为城旦改成了笞十,由张释之亲自来执行,刘卬的屁股都被抽烂了,也就是刘卬身材高大,体格强壮,换个人来,那都不好说。

从那之后,这五人组顿时安静了,出皇宫都是小心翼翼的,而他们五个都怂了,其余那些群贤更是惊惧,压根就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一时间,整个长安变得无比的安宁,治安大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除却针对上层权贵之后,张释之还亲自前往各地,询问地方官吏,是否有不让他们越级上诉的行为。汉朝的律法是这样的,最先是县衙来判刑,若是你觉得县衙的判决不公,可以上诉,到郡里,还是觉得不公,可以再上诉,到廷尉。

当然,如果廷尉觉得县衙的判决是公正的,那上诉的人就要承受双倍的惩罚。

如果廷尉觉得县衙和郡县判决不公,那县衙和郡县判你什么罪,他自己就要受什么罪。

大汉这个制度很是完善,主要是因为这个制度是秦……咳咳,是因为大汉强盛,律法方面的人才辈出,故而律法得以完善。

可县和郡一般是不给这个机会的,他们当然也担心廷尉最后翻案,故而各种恐吓百姓,或者采取强制手段,张释之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上诉者会受到双倍惩罚的标准,对判决不公,上诉即可,不必再受到双倍的惩罚。

廷尉官吏大惊,急忙说道:“天下受判决者何其多,若是您如此规定,只怕天下罪人都要不断的上诉啊!”

张释之回答道:“这不是很好嘛?律法是决定生死的大事,难道不该多次认真的查实嘛?”

官吏又说道:“廷尉官吏将无宁日啊!”

张释之愤怒的训斥道:“若欲享太平,何不回去耕作,来廷尉做什么官吏呢??”

在取消了这个制度后,张释之多次派人前往地方,询问犯人,上诉时是否被地方所阻止,有没有恐吓,或者强制判决,有没有对判决不服的地方等等,又重新审视以往的卷宗,廷尉大规模的活动,竟然是发现了有三百四十起强制犯人不许上诉的案件,张释之按着律法,罢免或者将这些人下狱。

地方上诉者不断的前往廷尉,乃至各国的廷尉,张释之要求各国廷尉不许怠慢政务,要认真的执行。

就在这个时候,长安里又发生了一起大案。

有人偷窃了汉高祖庙里的玉环,被卫士抓获。

刘长暴怒,责令廷尉严惩盗犯,将其族诛。

张释之依照律法,判处斩首弃市,长大怒,坚决要求族诛,张释之据法以争,说道:“依照法律,偷窃的最高刑法就是斩首弃市了,盗窃宗庙器物就诛灭全族,如果以后有人偷挖长陵上的一抔土,又该如何处罚呢?”

刘长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便不再反对。

经过这些事,张释之的威望高涨,天下百姓高呼:“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

“四哥……回去之后,要铭记二哥的话,不要熬夜处置奏表了……这些东西是我送给犹子的……”

刘长亲自站在城门口,很是不舍的握着四哥的手,再三叮嘱。

刘恒早就该离开的,奈何,奏表实在是太多了,一篇连着一篇,刘恒觉得,再待下去,就真的要变成长弟的丞相了,这才找了个机会,跟太后请辞,终于准备返回吴国。

刘长自然是很不舍,难得有这么好用的一个工具哥。

刘长在嘱咐刘恒的时候,刘恒同样也是嘱咐道:“长弟啊……你国内的这些大臣啊……法家的太多了,还是得多用其他学派的,法家是好用,可用的多了……你也是读过史书的,应该是知道这个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