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罪证面前,看看谁才是两面三刀的伪君子!(第2/3页)

公孙昭点头:“吴居厚是掊克之臣,擅于为朝廷搜刮敛财,无数百姓恨之入骨,赵挺之却没什么骂名,但依朝堂的风气,他不贪污的可能是很低的。”

丁润觉得大妙:“好啊!正该如此,将这些士大夫的罪状拿到手,把那层虚伪的皮趴下来,让他们身败名裂!”

对大部分人来说,死亡是最不可接受的事情,人死了万事皆休,但有些文官却不惧身死,比如之前的任伯雨,还乐于英勇就义,博一个青史留名。

赵挺之虽然是御史台的长官,但若说他毫不畏死,似乎也不太可能,毕竟此人对于宰相如此执念,就不会是为求清名视死如归之辈,历史上苏轼骂他“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宋史》中对他的评价也很不正面。

不过和所有文臣一样,赵挺之同样极为爱惜自己的名声,所以丁润摩拳擦掌,还为朋友鸣不平:“他们不是老认为高兄包藏祸心么,我现在就率先揭破这群家伙的真面目,看看谁才是两面三刀的伪君子!”

公孙昭正色道:“高提点确实不该遭到污蔑,京师百姓幸得这位青天!”

丁润笑道:“他已经是提举了,不过从功绩上来说,那都是林公子带出来的,京师幸亏有林公子,否则还不知道多乱呢!”

公孙昭露出感慨:“是啊,多亏兄长在京师,他现在过得如何?”

丁润道:“很好啊,开办了一个书院,学生很多,年前好像参加了场蒙试,许多人都想慕名而去,我最佩服林公子一点的,就是他明明有那般能耐,却不入朝为官,这才是大智慧……咦!前面那些官兵在做什么?”

师兄弟聊着聊着,突然身形一闪,齐齐看向前方。

就见一群官兵粗鲁地冲入一户民居里,开始搜查,里面很快传来孩子的哭闹声。

几乎是半刻钟都不到,那群官兵又冲出来,踹开旁边一户民居的屋门,冲了进去。

公孙昭双拳缓缓握紧:“这般匆忙,肯定是上面定好了,要他们在短时间内搜寻多少户人家……”

丁润脸色沉下:“赵挺之为了找到我,莫不是疯了?大过年的,这般扰民,老子杀的是这些狗官,现在狗官过不好年,百姓就休想过好?”

公孙昭冷声道:“走吧,速速将此事了结!”

两人快步穿行在街巷之中,时不时地进入无忧洞,避开大股的官兵搜查,无惊无险地抵达刘府,驾轻就熟地翻了进去。

……

“三郎!你何时才能好……为父看到你这般模样,真的很心痛啊!”

内宅之中,刘延庆坐在床边,看着呆坐的刘光世,伸出手替这个宝贝儿子擦了擦嘴角边流下的口水,表情异常难过。

虽然武将世家的传承,不像文官家庭那般困难,下一代一定要有个考中进士的,才能保证家世不没落,但若说完全不看才干,也是胡扯。

所以在刘延庆心里,刘光世一直是刘家下一代的麒麟儿,不仅天赋聪慧,小小年纪就能参与到家中决策里,更是勤奋好学,将他的一身本事融会贯通,将来足以光大门楣的存在。

结果天妒英才,居然撞上邪,突然痴傻了。

刘延庆也怀疑,是不是有对手迫害,但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救好儿子,起初遍请名医,都爱莫能助,紧接着又入佛寺拜菩萨,入道观求道长,却依旧不见效果,现在过年自然请不到那些,却让他心头更痛,太痛了!

带着痛苦的表情,刘延庆又帮儿子擦了擦口水,就听到吱呀一声,大门开启,一道脚步声走了进来。

他下意识地以为,进来的是老大刘光国,露出厌恶之色,呵斥道:“不必假惺惺的过来,出去!”

以前虽然最喜欢三子,但对于长子也没有什么厌恶,而刘光世出事后,他发现刘光国毫不悲伤,反倒有几分窃喜的表情,顿时勃然大怒,甚至生出一种两个儿子换一换,傻的是大儿子该多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