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皇命不可违逆(二合一)

昊周细作之事,在整个大徽,都掀起了巨大的风浪。

当朝公主,竟是做出了勾结外敌、祸乱军心之事,将整个大徽的安危置于不顾,令得无数镇守边疆的将士心寒。

甚至还打击到了军心。

原本声势浩大,无数人期盼的三军汇演,在这件事情之后,不光潦草收场不说,后续重新补办的第四场沙场汇演,亦是全军沉默。

再无此前第一次沙场汇演时那般激昂与奋勇。

漫漫黄沙之中,行走着的皆是些沉默的将士。

军心涣散至此,大概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就连皇帝在那高台大殿之上端坐着,神色变了又变,也未能够再次唤醒沉寂的军心。

在此之前,温月声当朝卸下了御前金腰带时。

许多人都还觉得,影响不会很大。

可当经历了这一场六年以来最为沉默的沙地汇演之后,便无人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了。

公主勾结外敌的后果,远比所有人预料得都要严重。

尤其,是这位公主殿下最后得到的处置,竟是那位思宁郡主不惜扔掉了手中所有的权力,才换回来的。

越是清晰,越是心寒。

每一个大徽的将士,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用性命去守卫大徽的河山,保家卫国,是将士的使命。

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自己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时,后方养尊处优的公主,却将所有的消息,都传递给了敌军。

这同让他们白白地去送命,又有什么区别?

凡是大徽的将士,无论此刻有没有处在了边疆线上,此刻都是格外抗拒的,这般抗拒,在知悉了那毫不犹豫站在将士这一边,放权也要让福瑞公主丢掉了性命的思宁郡主,彻底失去了御前金腰带后。

达到了顶峰。

低迷的气氛,甚至从军中,蔓延到了民间。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皇室、公主这些人与事,离自己都格外遥远。

但他们知晓,每一个为国为民之人,不论是官员,还是郡主,都不应当被辜负。

尤其,是曾经斩杀贪官污吏,为民伸冤,做了诸多好事的思宁郡主。

百姓的意愿,看似微弱实则绵延。

加之中间还有不少孙明远事件、梁家事件甚至是大皇子事件里,冤屈得以伸张的学子和普通百姓。

这样的声音,微小,却不容忽视。

致使这几日的早朝,温月声人是被限制进入朝堂了,可乍看之下,仿佛到处都是她的消息。

而整个朝堂内外都混乱一片时,温月声的生活,却格外地平静。

卸下御前金腰带后,她便在府中静心礼佛。

除了府中之人外,再没有见过任何的朝堂官员、武将或者是其他人。

整个公主府中,亦是闭门谢客,不见任何人。

落在了他人眼中,就好似彻底失了权,门庭冷落了一般。

更有甚者,在福瑞公主身死之后,听闻太后已动身从行宫内折返回京,便笃定温月声此后日子并不会好过。

原本她此前就不受宠爱,前边掌权的时候,太后或许还动不得她,但到了如今,她已经失去了最大的倚仗。

且福瑞公主身死,大皇子与皇位失之交臂,都与她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般情况之下,太后如何能够轻而易举地放过了她?

若有权,她是思宁郡主,若无权,她便是案板之上的鱼肉,以太后的身份,想要治她,简直是易如反掌。

是以这京里不少的人,都存了些看热闹的心思。

温月声如日中天的时候,公主府上来客络绎不绝,而今丢掉了御前金腰带,便也有许多的人等待着看热闹。

人性向来如此,且京中一些权贵,自来拥重的,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力。

温月声当日在早朝之上的一系列举动,落在了他们的眼中,便同自寻死路没有任何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