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升米恩,斗米仇(第2/4页)

听完独孤信的描述,刘益守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独孤信反问道。

关中本来就地广人稀,居然还有人从武关逃到南阳讨生活,这是多稀奇的事情啊!

按照一般的客观规律,人口应该反向流动才是正常现象啊!

“回主公,确实如此。不过事出有因,还要听属下慢慢道来。”

独孤信一板一眼的说道。

“这件事确实挺奇怪的。”

刘益守微微点头感慨说道,不置可否,等着独孤信的下文。

这些人如果只是要逃出关中,根本还到不了南阳这边来。现在他们一路逃到南阳,显然是担心被关中的守军或者捕奴队抓回去,力求跑得越远越好,所以可以算是“千里迢迢”了。

“不过这也不是属下前来襄阳的理由。安置些许流民,南阳尚未分配的土地还有不少,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属下自己就可以处理。

属下想来禀告的事情一言难尽,主要是那些人从关中逃亡的原因比较有意思。具体事项,灾民里面不乏当地官府之人,已经将所知道的写成了册子。属下将其整理好了,给主公过目。”

独孤信从袖口摸出一叠纸,递给刘益守。

书房里顿时安静下来,刘益守一页纸一页纸的看,独孤信默不作声,就在一旁安静的候着。

“府兵改制……还是来了啊。”

将这些信纸看完后,刘益守忍不住感慨道。

历史上宇文泰为应对困局,对麾下军队进行府兵改制,极大增强了关中军队的造血能力。

这些材料里面说的事情不算稀奇,不过就是府兵改制的一些细节罢了。比如说怎么选拔府兵啊,怎么给军户分土地啊之类的。至于全貌,逃回来的这个人并不知道。

但是刘益守可是浸淫政务十多年的老硬币了。他自然是看得出来,府兵改制后的问题很多,基层推进并不是很顺畅。

按照府兵选拔的规则,有田有家奴的地主老爷,才能参加府兵!只有他们才有钱配备武器参战。

可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数量显然是不够贺拔岳重建大军的。关中本地豪右,也不愿意将自己麾下所有乡兵都交出来,他们的合作力度是有限的。

于是,为了弥补兵员的不足,很多只有土地却没有其他东西的贫苦人家,也被迫编入府兵,这就导致了家里的田地无人管理和耕种!

当然了,这些田也是官府分下来的,本来那些人连田都没有!

官府给佃户们分田,佃户们摇身一变,成为了自耕农甚至地主老爷,然后参加府兵搏前程。

一切看起来很不错,似乎是双赢的制度。佃户与官府各得其所,两全其美。

可是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古代,也不是光有土地就能有产出啊!

这是个很容易被人误解的事项。

一个家庭劳动力有多少,所居住的房屋条件如何,农具有没有,石磨和水碾这种加工粮食的器具有没有,日常花销的财帛有没有,口粮与种子有多少,耕牛等可以耕地的牲畜有没有?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同样是分土地,只要上述条件差了一点点,结果就会千差万别!

怎么能说分一样的土地结果就会一样呢?

贺拔岳能做的只是把贫瘠的土地分给普通百姓耕种而已,然后就匆匆忙忙建立开府,由开府选拔府兵,并辅以相应的土地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要发挥威力,需要时间的发酵,财富的沉淀,以及人口的累积!

基层百姓很多人忍受不了,又无法反抗官府,只能逃之夭夭!

分到的土地因为劳动力不足所以无法有产出,官府的所谓“福利”都是不能变现的,纯属看着美丽。

可是军户当兵的徭役却又是实实在在!没有半点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