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建康虽好,不是吾乡(第2/4页)

很自然的,这些赃物都被收缴,开放给苦主们“认领”,其中也包括那些铜佛。

朝廷既然做了,那肯定会把事情做完。

刘益守没跟这些寺庙讲客气,直接将那些收缴的铜佛熔炼后铸造成了新铜钱。

此钱外圆内方孔,因为现在年号是“洪武”,所以正面刻着“洪武通宝”,背面写着“元亨利贞”。

虽然官府称这些新钱为“洪武五铢”,但数年之后,世人却称这些铜钱为“万佛五铢”,有传言说此钱有佛光,可以保佑持有者,带来好运,挡灾避灾。

以至于此钱数量逐年稀有,收藏价值日渐增加,已经基本上不在市面上流通,已经不再担任货币的职能,而是变成了一种奢侈品和祭祀器物。

再加上铜佛材质特别,与普通铜钱成分并不完全一样,导致该钱色泽质地亦是与众不同难以仿铸,以至于日渐珍贵。

某个权贵家里要是没个几坛子“洪武通宝”,出门都不敢跟别人说自己是当官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此钱一出,就被建康各大寺庙用布匹与粮食疯狂收购,妄图将其重新熔铸成铜佛!

不过建康中枢发现这种与朝廷对着干的事情不仅不闻不问,甚至还隐隐乐见其成。

在有心人的操控下,此钱的价值一路飙升,远远高于萧衍在位时期的“梁铁五铢”(这种钱已经是被市场极度厌弃的货币,基本不再流通,朝廷也下令取缔了),也远远高于萧欢在位时的“建文五铢”。

万佛五铢将来甚至还十分荒谬的,被那些以算命为生的“半仙”们大肆搜寻,作为卜卦算命的道具。

而朝廷则是拿着这一大批铜钱,从寺庙与富户那里换来了数不清的布匹、粮食、药材等物,不仅给了《农田水利法》的推广以巨大支持,而且还在朝廷南下平叛时抑平了梁国的粮价。

可谓是地地道道造福于万民的“佛钱”。

……

刘益守原计划就打算采取两路夹击,一路策应的办法围攻广州,跟陈霸先决战。

一路主力是杨忠的中路军,走韶关,从北面陆路直接南下广州。

另一路则用海船沿着海岸行进,迂回到琼州海峡登陆并建立营寨,配合冼夫人在当地的势力,组成联军从西面攻陈霸先侧后。

而宇文泰部依旧是从晋安郡沿着海岸南下,打“钟摆攻势”,牵制陈霸先大军一部,使其无法全力用兵韶关。

如果陈霸先真的孤注一掷,那么宇文泰部则可以直接攻克番禺城,掏他老巢。

这个部署,刘益守是反复权衡了后勤与政治上的优势劣势而作出的。只要不是故意去送,打赢肯定不难。

然而刘益守亲自挂帅出征的终极目的,是要用这一战去凝聚梁国国内的各方势力,而不仅仅是平灭比历史上弱得多的陈霸先。

所以仅仅是“打赢”这种及格分数,还不足以让他震慑宵小,将中立派彻底拉上自己的战车。

以全国之力,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后勤更是完爆对手的情况下,去对付名不正言不顺,在本地就有很多人反对的陈霸先,最后还打得很吃力,那能叫厉害么?

弄不好,反而把已经靠拢过来的中立派给吓跑了!

正是这种压力,让刘益守神经绷得很紧,对于南下平叛的各大事项都亲自过问,务求做到心中有数。

但现在的他,就好像是平日里经常拿全年级第一的学霸马上面临高考时那样,总是越想越担心,总觉得自己好像有什么小细节没有准备好。

哪怕府里的美妾们轮流上阵,甚至聚在一起和他无底线的开各种银趴,也无法让他完全释放内心的压抑。

这天,刘益守在吴王府接到杨忠派人送来的亲笔信,说他已经带着先锋军在南康郡(赣州市)屯扎,目前韶关那边没有什么动静,陈霸先似乎在跟李迁仕交战,暂时没有闲心来找梁国朝廷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