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肆章 三甲(第2/3页)

傅念祖掩下心中的失望,重整精神笑道:“全国有成千上万的举子齐聚京城,我有名次已然不错,吏部选官时还能授个正八品,总算不枉费多年的苦读。日后出了仕途我加倍努力就是了,总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

傅满仓抚着下颔连连称许,“我混了二十年才混个正六品的散阶,你才二十来岁就是正八品,已经是年青人当中的翘楚了。日后为官只要持身正,未尝没有一展鸿图的机会。实在不行,青州老家还有几百亩田地呢,总不至于饿着你!”

这话质朴得一如二房的为人,傅念祖过了心头这道坎就好受多了,站起来端端正正作了一个揖,“等会回去我就给父母去信,虽算不上光宗耀祖,也算不辱先人!”

宋知春有意为他解围,拍了手笑道:“总归是件喜事,小五去平安胡同看看你姐和姐夫在家没?跟他们说一声,我定了万福楼的席面,等会咱们一家子为念祖好好庆贺一番。”

万福楼是京中最好的酒楼,楼里的厨子主攻淮扬菜。

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刀功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素有醉蟹不看霞、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的说法。

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平日里都是座无虚席。每年的春闱秋闱过后更是一席难求,宋知春还是提前好几天使了双倍的银子才订下的。

一行人赶到酒楼时,就见里三层外三层地人头攒动,看热闹的人比吃饭的人都多。小五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忙挤了进去抓了一个人问了一下,却原来是今科会试的前三名在此聚会。万福楼老板向来精明,自不会放过这等好机会,立刻就把消息放了出去。

会试的头三名,只要不是太过离谱十之八九就是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些都是正经的文昌星下凡,不但那些老百姓,就连那些榜上有名的贡生们,听了消息后也不分贵重齐齐围了过来。

这回的三甲是直隶籍举子许圃,刘知远,浙江籍举子陈英印。自科考以来,南榜中进士的举子一向比北榜的举子多,岂料这回前三甲中竟有两人是直隶府的。所以酒楼里北地的举子们自觉扬眉吐气,齐整站在一起为许、刘二人助威。

文人们聚会不外乎就是喝酒斗诗,万福楼的老板将库房里珍存的酒水不要钱一般搬了上来。不但要让新科进士们喝个痛快,更要让诸位文昌星在店内留下墨宝,日后在街坊四邻面前也有了一两分夸耀的资本。

宋知春使了大价钱定的位置果然好,正正对着二楼的热闹处。

傅念祖寒窗苦读十年,今日才感到稍许松快,和小五小六两兄弟站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看三甲斗诗。当筵赋诗的规矩颇大,不成则罚酒三杯。有时不是一人作一首诗,而是每人联诗两句作对子。也有时每人联一句凑成一首诗的,接不上则罚酒。

文人们自小就关在书房里,因其读书时讲究背诵养成了特殊的记性。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李杜诗苏辛词早已背得烂熟。口头行酒令往往随口引用其中的一些句段,东拉西扯左连右接,凑合而生新意,联续以成文章,非慧心难为。

那位浙江籍举子陈英印看起来年纪大些,便站起身第一个开口道:“单禾本是禾,添口也成和,除却禾边口,添斗便成科。谚日:宁添一斗,莫添一口。”这个酒令中规中矩,只能算是稳重。

一个十五六岁生得极好的半大少年站了起来,略略走了几步道:“单羊本是羊,添水也成洋,除却水边羊,添易便成汤。谚曰:宁吃欢喜汤,莫吃皱眉羊。”这句酒令却是颇有新意别有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