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篁园(第2/3页)

刘肃心下受用,这儿子再不好也是自家的,自己说得别人却说不得。

史普与刘肃宾主十数年,奉承几句后直奔正题,道:“大公子有一点说得却没错,这事儿已过了五日,宫中却没有任何信儿传出来,娘娘那里也没消息吗?”

刘肃傲然一笑道:“我与今上相处多年,其行事我约莫揣摩得一二分。今上与张皇后识于微时又结缡二十载,素来敬重皇后。所以虽不喜太子文弱,但太子还是稳稳当当地这么多年。可是太子秉性不改,今上近年亲自吩咐下来的几件差事,太子都办得马马虎虎差强人意,今上心里必定是极失望的。”

说到这里,刘肃清明的眼里渐渐染上狂热,“与那郑氏有染,就证明太子不但心性懦弱不堪大用,还私德有亏。今上向皇后有了交代,向朝臣有了交代,废黜太子另立明德之储君实属无奈之举。这个当口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教我们抓住了,剩下之事就是徐徐图之了。”

史普满眼佩服,“是,东翁说的极是。此时宜静不宜动,等宫中皇上的旨意下来,太子被废东宫空虚,过个两三年惠妃娘娘膝下的二皇子就大了……”

刘肃听得一阵眉飞色舞。

二十多年前从一众皇子当中选了今上一意跟随,是他生平第一得意事。现在窥得圣意用郑氏这颗棋子助皇上废了不得用的太子,可以谓为他生平第二得意事。更何况这宫中二皇子乃是他长女刘姣亲生,他日兴许还有更大的造化也是指日可期之事。

史普躬身奉承道:“看来等曾秩曾阁老致仕后,东翁首辅之位也是唾手可得,小老儿在这里先恭贺一二!”刘肃哈哈一笑道:“全仗了先生,当年若不是先生来投与我处,我也是不敢生了这妄心的。”

这话却是有典故的。

当年史普胸中颇有秋壑却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之际正想收拾行囊返乡,却有他同族人来托他顺路捎付一些东西回去。这个同族人昔年家境贫寒,不得己入宫当了个小太监。挣扎了几十年,却是在乾清宫混了个司茶的差使,这位虽卑却是当今身边伺候的。史普有心结交,那同族有心卖弄,一来二去就套听了不少秘闻。

正在这时听闻刘府里要招揽几位清客,史普长于事故为人圆滑又自负才能,不想灰头土脸的回乡,就顺势成了刘府的座上宾。但他心机稳沉,在刘府里虚与委蛇观望了许久后才送上了自己的投名状。

历朝历代禁中专设有起居舍人记录皇帝的言行,其中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以正皇帝过失示后王之用。今上自登大宝后政事勤勉性情日稳,等闲难得窥见圣意。历年的起居舍人都恪守宫规口风甚紧,谁都不容易打听到什么消息。但皇帝也是人,有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想诟病于后人,就会令人焚毁起居注的内容。年轻的舍人们有时不免轻忽,在那铜熏炉内偶尔会留下未燃尽的碎纸片。

史普献于刘肃的投名状就是一块半个巴掌大小犹带火痕的碎纸,上面只得廖廖数语,“建狩五年,有宫人值夜顽忽,致奉先殿遇火烛毁半,太子遇笞杖诸人,不忍,责数句令退乃止。帝闻之曰,此子不类肖朕躬矣。”

时任从四品翰林侍讲的刘肃如获至宝,他从这羚羊挂角天马行空的琐碎当中窥得了一丝若隐若现的圣意。未过几月,一时兴起微服出宫的皇帝遇到了容颜妍艳行事娇俏的刘府长女刘姣,近十年稳如磐石未进新人的大内后宫里就多了一位爱说爱笑举止爽利的昭仪娘娘。

“建狩七年九月,有锦衣卫奉诏收付辽东总兵许思恩入昭狱。时太子逢其事,曰:斯逝者已逝,着令犯者以其功抵其过足矣。帝令止,问曰杀人者可功过相抵,则一国之纲常何存?太子惭,乃退。帝顾左右曰,太子文弱,守成足矣,辟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