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赫连荣的忠心(第3/4页)

赫连荣起身跪下,垂首。

“哎!”杨玄叹息,“上位者无能,却迁怒于臣子,说实话,这不是我当初颇为欣赏的皇叔。”

“是!”

赫连荣起身坐下,举杯畅饮。接着,又给自己斟满,举杯,“国公此战必胜!”

“你的悲伤少了些。”杨玄举杯。

赫连荣仰头干了,笑道:“妻儿家人去了,下官心中悲痛欲绝,可随即又平静无波,仿佛听闻陌生人离去。

不是下官薄情,而是,从获知他们被流放到极北之地去后,下官就知晓,他们必然不幸,故而,下官早就有了准备。”

“不过,那些悲痛会分散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时会跳出来,令人怅然。”杨玄吃了一块牛肉,有些坚韧。”

赫连荣说道:“后半生,下官会与他们相聚。”

他指指自己的心口,“在这里,还是一家人。”

“你是个聪明人,知晓我今日这番话的意思。”杨玄说道。

“唯有如此,下官才能彻底放下,对北辽只有恨意,而无眷顾。此后,下官当为国公效忠,至死不渝!”

赫连荣再度跪下,“国公向北,下官愿为先锋。”

“唯有你的妻儿去了,我才能放手用你,这话,你应当能理解。”

“是。下官心中绝无不满,只觉着国公睿智,让下官心中再无被猜忌的惶然。”

“对,坦然,许多时候便是上下沟通的捷径。”

杨玄举杯喝了,赫连荣过去为他斟酒。

“你可有话说?”杨玄颔首。

赫连荣回去时,见门口没人,心中微动。

先前张栩就站在门外,面对着他。

他举杯,近乎于贪婪的喝了一口酒,“北辽如今乃是三足鼎立之势,赫连春有名分大义在手,不过,他引入大长公主为援手是个败笔。”

“说说。”杨玄颔首。

“大长公主乃是先帝留下的唯一血脉,她出山辅政,那些臣子必然会朝向她。如此,赫连春的威权被分薄……”

这个人,有些意思啊!杨玄微笑,“继续。”

赫连荣说道:“故而赫连春猜忌大长公主。”

“有人说,他的猜忌是自毁干城,你如何看?”

“非也,帝王唯有威权不可与人分润。大长公主分薄了他的威权,若是置之不理,只需数年,赫连春的威望大减,林雅顺势压制,弄不好便有兴替之事发生。大长公主到了那个时候,怕是也身不由己,只能被下属推着向前。”

“有些意思,那么,你觉着,最后如何?”

这是个考验,考验赫连荣的眼光和大局观。

若是出类拔萃,那么以后说不得还能得到重用。

这是靠在门外墙壁上的张栩的想法。

赫连荣想了想,“赫连春猜忌大长公主不可避免,林雅坐山观虎斗,不时出手挑拨……赫连春如今已是骑虎难下之局,与大长公主再难重现当初的毫无隔阂。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就算是先帝复生,也无法改变。”

他看了杨玄一眼。

这位国公和大长公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若是说错了,国公随便一句话,就能令他万劫不复。

“继续!”

杨玄拿着酒杯,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个文青的女子。

仰着头,看着他,眼角有笑意。

若是来一场杏花雨……

“随后,赫连春与大长公主必然是合作中有冲突,但二者对林雅皆持警惕心。此后,这个格局怕是难以撼动。”

赫连荣再看了老板一眼,见他不置可否,就继续说道:“权力在手,那甘美的滋味,说实话,谁都不舍抛弃。否则,那不是人,而是神。”

“分析的不错。”

杨玄笑了笑,“就一件事没分析进去。”

赫连荣恭谨的道:“还请国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