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北疆的未来(第2/4页)

这人,胆子不小。

这个胆子来自于何处?

来自于所谓的公道。

大好前程没了,我们求个公道,错了吗?

谁敢说错?

若是杨玄压制,外界就会说他是独夫。

长安千方百计想搅乱北疆,听闻此等事,估摸着会笑出猪叫声来。

故而宋震先前才说,万万不可动手。

你对百姓动手没事儿,对这群人动手,就是把老天捅了个窟窿……

杨玄可以和北疆豪强动手,只需寻到借口就行。

但他没法对鲁县赵氏出手,一旦出手,天下读书人,甚至天下百姓都会哗然。

读书人金贵的年代,赵子这等远古圣人,便是神灵般的存在。

天下读书人会鼓噪,会咒骂杨玄。

天下人会觉得杨玄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神灵。

赵氏能存在多年……说实话,你要说这些年来当权者没想过对赵氏动手,那是不可能的。

可没法动手啊!

赵氏看似一家,可赵氏的身后,却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一群人。

这群人叫做:既得利益者!

他们通过读书获取了进入特权阶层的入场券,就会自发的维护赵氏的威严。

面对着这么一群人,哪怕是暴君,也得忌惮几分。

“远古时期,部族中的智者掌握着最为丰富的学识。他们会在族中选择一两人来传承自己的学识。这便是最早的师生。”

杨玄没有呵斥,没有大怒,让外面的姜鹤儿失望的叹息一声。

韩纪担心这个暴躁的少女会动手,“要不,给郎君弄杯茶水吧!”

“也是!”

姜鹤儿去寻地方泡茶。

总算是走了。

韩纪眼中闪过兴奋之色,心想,借此机会,若是能拿下州学的几个教授,再把刺头挑出来,几年后,就能把州学化为北疆官员的摇篮。

“最开始,文字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之上。那时候乌龟多不胜数,兽类也遍地皆是,于是,学问便这么积累了下来。等到了发明纸张之后,学问就开始普及了。”

甲骨文的时代,能读书的都不简单。

而纸张时代,读书人的出身再度往下调整了一番。

也就是说,知识的传播和读书成本有着直接关系。

读书成本低,那么读书人就多。

另一个世界,相对廉价的纸张,和大规模培养师资力量这两项,成为了教育普及的催化剂。

“当今,各州都有州学,州学每年都会选拔数名学子前去长安应试,中者寥寥。说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毫不为过。也就是说,州学绝大部分学生一生都与科举无缘。”

一番话,把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说的清清楚楚的,又自然而然的把当下州学的处境分析的格外透彻。

绝大部分学生此生都没法越过科举这一关!

所以,锅,不能乱扔。

“当然,是人都有侥幸心,觉着,哪怕我学业不佳,可说不得运气好考中了呢?就算是你有这等境遇,那么,我想问问,读书为何?”

这个问题,被杨玄重新抛了回去。

王厚笑了笑。

然后心中一凛,觉得自己有些嘚瑟了,若是被杨玄顺势呵斥处置……

他看了杨玄一眼。

杨玄的目光,压根就不在他这里。

而是看着……虚空!

仿佛那里有无数莘莘学子在倾听他的讲话。

一个王厚,对于他而言,就是一只虫子,不值当耗费心神去琢磨,甚至不值当去愤怒。

“读书为何?”杨玄重复了一次问题,“读书,首要明理。”

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三观。

“读书,要读出用处。每个读书人想来第一个念头便是,我读书,是为了做人上人,是为了做官,这一点,无可厚非。”

王厚笑了笑,举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