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北疆铁闸,长安一狗(第3/4页)

郑琦插嘴,“既然文武全才,更该进六部历练。履历丰满后,就能大用。”

罗才说道:“这话不对。”

“哦!为何不对?”

“一人有才,不但要看他擅长什么,还得看当今局势。所谓知人善用,要量才而用,更要因地制宜!”

罗才目光炯炯,一股杨玄若是在,定然会惊呼一声‘专家’的气息弥漫开来。

“当今大唐之患在于北辽,在此之前,一切都当退避。”

这话没人能反驳。

但罗才显得有些怅然,杨松成见了,知晓他想的是什么。

大唐最大的问题不是外敌,而是自己。

权贵们盘剥不休,贪婪,疯狂兼并土地。

皇帝不思朝政,靠着制衡来维系自己的权威。

若是国内的问题能解决,北辽,那是事吗?

杨松成嘴角微微翘起,心想罗才以直言不讳闻名,但在这个问题上依旧不敢冒犯皇帝。

指责国内的问题,就是指责皇帝昏聩!

这个话,罗才不敢说!

罗才深吸一口气,“杨玄在北疆多年,治理地方得力。就说太平县,原先乃是流放地,破败不堪,可在他接任县令一职后,太平就变了。如今,人称塞外小江南。

到了陈州后,陈州这两年的变化老夫也看在眼里,郑尚书可知晓吗?”

郑琦还真不知道,微微摇头。

罗才说道:“喜人!”

杨玄治下的陈州,局面喜人!

“这样的能员,老夫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周遵微微一笑,心想女婿竟然能令苛刻的罗才赞不绝口,可见能力出众。

郑琦说道:“既然是能员,更该重用才是。”

“老夫说过,大唐的大敌乃是北辽,能员该用于何处?自然该用于最迫切之地。

杨玄在北疆,内,治理有方,外,能抵御强敌,这样的能员,放在北疆便是一道铁闸,是一头虎。”

“那放在长安呢?”有人问道。

“一条狗。”

噗!

正在喝茶的皇帝忍不住喷了满地茶水。

罗才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所谓犬马之劳,为人臣者,正该如此。”

好了,漏洞补上了。

只是臣子们的神色有些古怪。

狗啊!

罗才把他自己,以及咱们都说成是狗。

罗才说道:“臣以为,最适合杨玄之地,便是北疆。臣再言,长安不缺一介侍郎,但北疆却少不得那道铁闸!”

他坐下,腰背笔直。

郑琦笑了笑,“罗尚书这话说的老夫也颇为赞同,不过,却有些偏颇之处。”

罗才挑眉,“哦!郑尚书有何高见?老夫洗耳恭听。”

他是老吏部,当年武皇都夸赞不已,你郑琦一个国丈的走狗,也配和老夫谈论吏治?

郑琦说道:“罗尚书说那杨玄乃是能员,当置于北疆。可老夫在想,这样的能员,我大唐有多少人?”

他看着众人,“吾皇英明,大唐国祚昌盛,自然人才辈出。”

谁有疑问。

就连杨玄的老丈人周遵在这个问题上都只能哑口无言。

关键是,周遵看出来了。

今日郑琦一番话,就是想把女婿给弄出北疆。

而目的也不简单,直指北疆节度使黄春辉。

黄春辉给皇帝没脸,皇帝要收拾他,却忌惮北辽在侧,不敢搞大动作。

大动作不能搞,那就一点一点的来。

先拆散黄春辉的得力干将,渐渐架空他,随后再一举拿下。

这手段便是钝刀子割肉。

一下不会死,但剧痛无比。

“如此,杨玄能治理陈州,别的臣子就不能?”郑琦问道。

这话,同样没法接茬。

但罗才开口了,“老夫在吏部阅历了许多官员,再无比他更合适的了。”

郑琦笑道:“当初杨玄去了太平县,都说这人就是去送死的……这话,与如今罗尚书的话何其相像?可如今的杨玄却成了大唐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