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墩墩:果然每一口肉,都是有代价的!制作金丝油旋!(第3/4页)

“行,我这就安排,保证不会误了开业的事。”

聊完这些,林旭又去面点部转了一圈,牛闯他们这会儿没啥事儿,正凑在一起研究油旋的做法。

见到林旭过来,季明辉问道:

“马师傅说中原地区的油旋特别好吃,我们准备做一下,老板你会吗?”

“会,这个挺简单的。”

林旭看他们把面已经和好,便挽起袖子,在旁边的水龙头前认真把手洗了一遍,准备给大家做示范。

他先看了看准好的馅料:

“大葱少了,再剁点进来,正确的做法是把肉馅调好,然后将切好的大葱盖在肉馅上,不搅拌,用的时候用手挖一半肉馅一半大葱,在盆里的时候,别搅合在一起,那样大葱会发臭,做出来的油旋不好吃。”

牛闯一听,立马拿起菜刀开始切葱花,林旭则开始做油旋。

油旋用的面跟门钉肉饼差不多,都要求面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而且在揉面的时候,都有摔面的步骤。

案板上抹上油脂,把松弛好的面团放上面,揪一团,用擀面杖擀成长条,抓着一头在案板上摔打,把面片摔打成一头宽一头窄。

接着抓起一些用大葱调好的猪肉馅,从宽的一头开始摊开,接着再从这头卷起来,卷成一个底部是平的,另一头是竹笋状态的的圆锥。

快卷好的时候,林旭指着剩下那大概不到一尺长的面片说道:

“要是有切丝器,直接把剩余这些划一下,划成细丝再继续卷,做出来的就是金丝油旋了,这两年比较流行的金丝牛肉饼,也是这么做出来的。”

牛闯大悟似的说道:

“切丝器是这么用的啊,咱厨房就有。”

上次老黄送菜时候给了俩,说是厂家促销附带的小工具,他用不上,就带到了店里。

原本牛闯没在意,现在听林旭这么一说,才知道这玩意儿的用法。

他从旁边的橱柜里拿出一个盒子,掏出用过塑膜封着的一个滚筒状的金属器械。

清洗一遍,用纸巾擦掉表面的水分,牛闯递给了林旭。

林旭接过来放在面片上,顺着面片的方向滚动一下,原本平整的面片立马被滚筒上预留的凸起划成了一根根整齐的面条状。

把这些面条卷在圆锥上,放进预热好的平底锅,开始炕。

“这会儿不用着急,先慢慢加热,等底部炕到焦黄时,再翻过来,利用面团自身的重量压成一个面饼。”

这种油旋在中原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大的差不多能有两斤,普通人吃半个都能吃饱,而小的还没巴掌大,普通人一口气能吃好几个。

除了大小不同之外,馅料也不相同,常见的有猪肉馅大葱、羊肉大葱、牛肉大葱等等。

过去这种油旋都是烧饼炉做的,先用鏊子炕定型,再放进炉子里,用炭火慢慢烤焦、烤酥。

但这种方式太慢,做一个差不多需要十分钟以上,个头大的甚至得二十分钟。

所以现在很多小吃摊都直接放在满是油的平底锅里,半煎半炸,制作时间更快,酥皮保持的时间更久,而且卖相也更漂亮。

不过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还是过去炕出来的好吃,那种炭火把肉馅的油脂慢慢烤出来又被面饼吸收的香味,可不是油炸能做到的。

林旭连着做了一锅,先炕一下,成型后抹油放进烤箱里进行烤制。

抹油的时候,之前用切丝器切出来的细丝,已经逐渐成型,这会儿抹一层油脂再进行烤制,这些细丝会逐渐蓬松起来,那样吃起来更香酥,更美味。

闲着没事,林旭又做了几个大的。

殷州老家南边,有个名叫延津的地方,就是《1942》中那句著名的“鲤鱼焙面,延津做法”中的延津县,有一种名叫火烧的小吃,其实就是油旋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