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万物皆可糖葫芦!东北老一辈人的回忆——酥黄菜!(第3/5页)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因为有钱呗。

除了长三角,川菜也有这种规律。

川菜的上河帮以蓉城为中心,官宦、富商都在这里居住,所以菜品清淡,有不少甜品菜。

而下河帮都是穷苦人吃的,麻辣味居多,食材也大都是上层人弃之不用的内脏下水之类的,很少有甜品菜。

而建国后的东北,之所以甜品菜女士菜横行,万物皆可糖葫芦,也是因为物质条件丰富的原因。

当时别的地方吃粗粮都吃不饱的时候,人家东北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

后来东北工厂迁移到全国,东北工人也随着工厂在全国各地安家。

时至今日,不管国内什么地方,但凡有国营的工业大厂,哪怕是曾经国营过的工厂呢,厂区内依然有东北工人,附近的居民区,也不时能听到东北口音。

朱勇看着林旭好奇的问道:

“老板,你最近那几期高端东北菜在网上掀起了学东北菜的热潮,这道酥黄菜也拍成视频吗?”

林旭点了点头:

“拍,明天腾出时间就拍出来,趁着网友们的热乎劲儿,再拍一道比较费手的东北菜。”

从雪绵豆沙到酥白肉,再到现在的酥黄菜,都是东北物质条件丰富时期的产物。

不过光做甜品菜也不行,一些比较高端的咸口菜该做也得做,让年轻的网友们见识一下半个世纪前东北人的生活水平。

虽然现在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导致一大半高档东北菜没法制作。

但也有一些菜品是可以烹制的。

比如代替东北名菜蒸熊掌的赛熊掌,虽然用的不是真熊掌,但味道和口感,依然毫不逊色,不少吃过的人都表示难以忘记。

林旭架上炒锅,重新炒糖。

炒到拔丝状态时,将酥黄菜倒进去翻炒,炒好出锅,接着用勺子刮着锅底的糖浆,在盘子上方有规律的转动几下,让酥黄菜上面出现一道道蓬松的金丝。

今天的酥黄菜准备得有点多,林旭盛了一大盘两小盘。

大盘等会儿端到包房里,两小盘分别给后厨的厨师和前台的服务员。

“魏乾,这盘给你们了,都尝尝。”

“好嘞,搁那儿就行了,等会儿不够吃了我们自己再做点。”

到了魏乾朱勇这个级别,很多菜品虽然没听说过,但只要懂做法,基本上都能还原个七七八八。

林旭端着两个盘子来到外面,正好碰到了舒云,将小盘递了过去:

“刚做好的酥黄菜,这盘是你们的,让大家都尝尝,要不够吃就让后厨做,给他们一个练手的机会。”

“哇,好漂亮的菜,谢谢老板。”

舒云心里满满的感动,每次做不常吃到的稀罕菜,老板都不忘给大家盛一份,这种待遇,整个燕京城都没几家吧?

上次有网友问,林记的员工为什么都那么朝气蓬勃。

舒云觉得,眼前这盘酥黄菜就是答案。

林旭端着满满一大盘酥黄菜来到楼上,刚推开门,里面就传来一阵惊呼。

大家都知道有新菜,谢保民甚至还分析出了是甜品菜。

但看到盘子里一个个挂着金丝的菱形体,还是瞪大了眼睛,感觉这道菜比雪绵豆沙和酥白肉都高端。

“好漂亮的一道菜!”

“跟艺术品一样,都不舍得吃了。”

“妹夫,这是什么菜啊?”

陈燕问的时候,苏佩佩也扭脸看向了丈夫,想知道答案。

谢保民也没卖关子,笑着说道:

“这是东北的酥黄菜,用鸡蛋做成的,做法跟你们年前吃的羊角蜜有点相似。”

羊角蜜是把面皮叠压在一起,切成月牙形放锅里炸,让中间充满空气,做法跟酥黄菜还真有点相似。

不过酥黄菜最后是挂糖,而羊角蜜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往里灌蜜汁,最终的口感和味道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