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沈佳悦:蛇太吓人了,但我可以先吃饱再害怕!做饵丝!(第3/5页)

简单来说,这是一道非常美味的汤羹。

沈佳悦吃着这美味的汤菜品,喝着美味的汤羹,看着林旭问道:

“旭宝,等会儿咱直接回去,还是在店里待一会儿?”

“先待一会儿,顺便把黄老板要的饵丝做出来,要是明天不忙的话,咱就可以尝尝滇南风味的饵丝和饵块了。”

做饵丝?

沈佳悦去旅游时候吃过饵丝,觉得跟米线区别还挺大的。

米线一般是圆柱形,吃起来爽滑劲道,而饵丝则带着明显切割过的痕迹,口感柔软但不黏,米香味浓郁。

既然做这道美食,沈佳悦便问道:

“难不难?要不要拍一下?”

林旭摇了摇头:

“先做一遍试试吧,免得被人说不正宗。”

地方美食没人宣传不光存在着外地食客不认可的因素,有时候还会遇到当地人的指责甚至谩骂。

动辄就扣上不正宗瞎鸡儿拍之类的帽子。

所以美食拍摄者,就不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林旭这次不打算兑换烹饪技法,想根据自己对饵丝的理解进行烹制,所以他不打算拍出来。

万一被人扣个不正宗的帽子,评论区又会掀起新的骂战。

为了让大家痛痛快快的迎接新年,还是别拍了,回头拍一些更稳妥的菜品吧,比如冰糖燕窝。

普通人不怎么吃,有钱人也不一定喜欢吃。

而燕窝的主流消费人群,也不怎么看网络短视频。

这种情况下拍摄的美食,就算有黑粉想要找茬,也无从找起,毕竟没吃过,甚至没见过,你怎么指责做法不正宗呢?

谢保民抿了口白酒,笑着说道:

“所谓的饵丝,其实就是用大米做的年糕而已。”

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年糕,都是用糯米做的,粘性大,可以做成点心,也可以当菜吃。

但也有用大米做的,就比如滇南的饵块。

相对糯米来说,大米的黏性低,硬度高,制作过程中没有糯米做起来简单,这也是大部分地区用糯米的缘故。

糯米蒸熟,搡捣成团,接下来就直接放进模具中,压成各种造型就行了。

而大米做的年糕,过程更复杂,人力操作的难度比较大,现在基本上都被机器所代替。

林旭说道:

“我准备用小厨房里的电动石磨试试,要是行就多做点,不行就另想办法。”

传统的做法中,需要先把米蒸熟再搡捣,这样对体力要求比较高,而且搡捣过程中很容易出意外。

所以林旭打算先把泡透的大米磨成粉,然后再蒸制。

等蒸好就简单了,直接按照手擀面的方式擀制就行,把大米团擀成光滑的面片,晾凉后再切成宽窄一致的饵丝。

至于饵块更加简单,用小一点的擀面直接捶打就行了。

捶到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时,再整成长方形的面团,等晾凉,就可以切成片或切成块儿进行烹制了。

另外这种硬了的饵块还能用特制的刨刀,像是刮木头一样刮成饵丝。

反正只要把饵块做出来,基本上剩下的就可以随意发挥了。

饵丝的吃法众多。

鸡汤饵丝、酥肉饵丝、羊肉饵丝、鲜肉饵丝、牛肉饵丝、酸汤饵丝、爆炒饵丝等各种做法,绝对能让你把这种流传了几千年的美食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吃的时候还能配上滇南地区特有的蘸水,让你一碗饵丝吃出十种味道。

两碗大米下肚,林旭喝了一小碗蛇汤,便去了小厨房。

里面泡着半盆大米,是上午泡的,这会儿大米已经完全泡透,看起来不仅膨胀了一些,而且用手一捻,大米就变得粉碎,完全没有硬芯。

将几天没用过的电动石磨搬出来,先清洗一下,接着用勺子连汤带米的舀一勺,放进石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