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既然老婆饼里没老婆,那么滚打滚里没驴也能理解吧?(第4/5页)

泡透的糯米用擀面杖碾碎,接着放进抹了油的托盘中,摆到蒸柜里进行蒸制。

而黄豆则是在无油无水的锅里慢慢焙熟焙香。

黄豆已经泡透,稍稍有些涨发,刚开始炒的时候会有水汽产生,不过没事,接着翻炒就是了。

只要黄豆表面不糊就没事。

黄豆炒香,晾凉用研磨机磨成豆粉,过滤后再用不粘锅炒一下,将黄豆的香味重新炒出来。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香味更加浓郁,同时也可以防止一些豆粉没有熟透,吃进肚子里造成胀气的情况发生。

再次炒香,按照每400克黄豆粉加入150克糖粉的比例,往豆粉中加入糖粉,并搅拌均匀。

搅拌时候,糖粉会把黄豆的香味完全烘托出来。

拌黄豆粉时,不能放白砂糖,因为白砂糖不容易融化,吃起来会影响口感,也不能放水分过多的绵白糖,否则黄豆粉会黏成团。

唯一能放的就是细砂糖和糖粉,这两者不影响口感,反而会还会增加甜香味。

黄豆粉做好,锅里的糯米也蒸得差不多了。

林旭拿一块干净的白布,用水打湿放在工作台上,接着打开蒸柜,将满是米香味的糯米端出来。

这些米碾碎的时候看着满是颗粒,但蒸透就看不出来了,就觉得是个表面粗糙的面团。

将蒸盘倒扣在湿布上,小心把糯米团倒出来。

接着用湿布压着糯米叠压起来,叠压后再用拳头搡捣。

这其实跟打年糕有些相似,都是把蒸熟的糯米通过反复叠压和搡捣,让糯米更细腻,更润滑。

相对来说,这种方法比打年糕方便一些。

林旭之所以没用成品糯米粉,是因为现在很多糯米粉都是机器磨成来的,这会让糯米团失去活性。

而蒸糯米的传统方式,虽然麻烦了一些,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糯米的香味。

这一步比较繁琐,糯米团很烫,同时布上的水分也容易被吸收,所以要不时往上面淋水,防止布被沾上。

反复叠压搡捣无数次,糯米团终于变得光滑细腻起来。

林旭将做甜品的大案板摆在工作台上,撒上一层拌了糖粉的黄豆粉,将糯米团放上去。

放上后再撒一层黄豆粉,接着用擀面杖将糯米团擀开。

擀的时候要随时撒黄豆粉,防止糯米团粘在案板或者擀面杖上。

擀成半厘米的薄片,将昨晚做好的红豆沙馅拿过来,用铲刀均匀的涂抹在面片上。

抹好小心的卷起来,做成花卷的样子。

最后用薄片的甜品刀快速切断。

从横截面来看,黄色的黄豆粉、红色的红豆沙以及白色的糯米面交相辉映,三色分明。

而黄豆面的香气一直就没停过,做的时候就直往鼻孔里钻。

等切好后,往上面再撒一层黄豆面。

刚做完,脑海中的任务进度就再次+1。

林旭进去一看:

【完美级驴打滚儿】

啧啧,果然付出就有回报啊,每一个步骤都严格要求,居然第一次就做出了完美级的驴打滚儿。

这不仅让红豆沙的试炼任务前进了一步,就连京味小吃也又完成一道,现在成8/10。

距离完成只有一步之遥。

而等会儿还要做芸豆卷等小吃,任务完成绝对不成问题。

收起心思,林旭把这些驴打滚儿往盘子里装了一些,冲大家说道:

“来来来都尝尝,看能不能找到当年老佛爷吃驴打滚儿的感觉。”

魏乾笑着说道:

“想找她老人家的感觉,你得让人搭台唱戏才行,据说她经常在宫里看戏,估计跟现在的中老年人看电视剧一样。”

朱勇附和道:

“可惜那会儿没有靳东,不然又会多个中老年女粉丝……话说,这驴打滚儿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没有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