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2/3页)

西域则不然,身处博弈之地,注定了缺乏争雄的基础根本。

与其在西域拼个两败俱伤,不如利用地利优势,发展国力巩固自身。

狮子王在位二十余年,结交东西两方,十数次派遣使者去契丹、华夏进贡,开通贸易,赚得是盆满钵盈。

狮子王一直想维持现状,并不希望东西方任何一股势力打破西域的局势,暗地里给了李圣天不小的支持。

可当大虞的军队出现在石城镇于阗疆界的时候,狮子王便明白自己没得选了。

要想避免兵祸,唯有全力支持大虞。

……

石城镇西车尔臣河畔。

千匹骆驼在河边饮水,折御勋高坐在驼背上用千里镜向西眺望,滚滚尘烟中折御卿领着百骑飞驰而来,收起了手中的千里镜,骑着骆驼迎了上去。

此次奇袭算不上筹谋已久,却也是准备多时了。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此话是一点不假。

一方面开国君臣多是明君良臣,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民心思定,受过战祸苦难的百姓,最懂得和平的美好,知道太平的生活来之不易。他们吃苦耐劳,只要有口吃的就愿意成倍的付出劳力,特别容易满足。

这上下一心,大虞朝廷的发展日新月异。

早在四年前,得知李圣天野心的时候,罗幼度便从军费中分出一部分购买骆驼,组建一支骆驼骑兵与骆驼运输队。

骆驼骑兵与骆驼运输队在华夏九州少有用武之地,但于西方却有奇效。

不管是进军高昌还是石城镇,都避不开人迹罕至的沙漠,手上有骆驼骑兵与骆驼运输队绝对能派上用场的。

骆驼骑兵与骆驼运输队适合在沙漠行军战斗,恰好府谷西面是毛乌素沙漠,便让折御勋负责训练骆驼骑兵。

此次归义军内乱,大虞朝廷顺势收回沙、瓜二州的控制权,身为凉州都督的李处耘在接手归义军的时候,已经得到了趁势攻入西域的命令。

经过思量,更为熟悉地形地势甚至西域情况的李处耘并没有立刻宣告罗幼度的军令,而是故意点到为止,做出一副先稳住后方,巩固整编归义军,一副完全没有西进的样子,背地里却让折家兄弟率部穿越罗布泊奇袭石城镇。

李处耘坐镇凉州多年,常与西域的各地商人往来,对通往西域的两条道都有一定的了解。

走高昌线安全,但速度慢,穿过两千里沙碛抵达的还是西州回鹘,还得从高昌南下,闯过塔里木盆地才到于阗境内。

走这条路完全没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大军穿过西州回鹘境内,不可能不走漏消息的。

走罗布泊线确实能做到出其不意,然太过危险,大军一旦受风沙困扰,有覆没之险。

李处耘作为一代名将,自然懂得求稳不求险的道理。这些年他推演军势,都是走高昌线,直到最近他收到了一件奇物……水浮磁针,也就是罗盘。

指南针这种辨别方向的器物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叫做司南,不过受制于环境影响,很多时候会有严重误差。直到罗盘的面世,才真正做到在任何环境下辨别方向。

历史上最早的罗盘记载是一百年以后,随着堪舆之术的发展而诞生的。

但因南海海商蓬勃发展,受巨利的催动,航海技术飞速进步,物理力学的发展,水浮磁针这种在大海之上精准辨别方向的神器理所当然的提前问世。

李处耘得知有如此神器,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战术设想。

从玉门关入西域,走罗布泊线只有七百余里,路程近了一半有余。

难就难在罗布泊线一路都是盐地,沿途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无法补给,必须一口气走出无人区。沿途一旦受到沙暴袭击,迷了路或是耽搁了几日,就有巨大风险。指望死亡之海不起沙暴,完全是不现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