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凯旋而归(第2/4页)

他并未表露出自己的悸动,从容不迫地向萧夷懒、耶律贤适、耶律休哥道了一声:“节哀”。

萧夷懒微微作揖,说道:“陛下白衣吊唁,妾替家兄叩谢陛下大恩。兄长临终之前,有言陛下乃天命仁主,契丹族仁能够归为大虞,成为大虞子民,实乃我族仁之幸。只恨不能长期辅佐陛下左右,亲眼见大虞王朝再现汉唐盛世。”

她这番话是加了私料的,耶律贤想看到的是汉契一家。

汉人、契丹人不分彼此。

真要有辅佐之心,也不至于死在这里。

但萧夷懒此言,无疑是帮助大虞朝廷更好地统治契丹。

罗幼度眼眸中闪过一丝赞许,道:“贤宁虽不能亲眼所见,但自会有人替他完成这一宏愿。”

他说着看了耶律休哥、耶律贤适一眼,用意显然。

耶律休哥、耶律贤适肃然回礼。

尤其是耶律休哥。

耶律贤适是一个政治家,在这方面看得很透很开。他能够很理所当然的接受自己的身份,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耶律休哥相对纯粹,作为一个忠于国家的军人,尽管他能够感受到罗幼度对自己的信任与器重,也觉得面前这位中原天子确实比耶律必摄更加出色,能够在他麾下效力,确实让人心动,可内心深处终究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自然……

直到今日,耶律休哥听到罗幼度对耶律贤的评价,真正感受到面前这个中原天子的胸襟气度。

耶律贤怎么死的,耶律休哥心底门清。

他相信罗幼度不可能不知道,但即便如此,耶律贤还是获得了契丹皇家葬礼的资格,还得到了“于国有忠,于民有仁,于己有德,于朋有义”这样的评价,让人不得不服。

耶律休哥心中执念尽去,说道:“贤宁兄亦与臣言:此生能入汴京,一睹华夏文化风采,见识大虞气象,此生以足。若有来生,愿生在中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罗幼度忽然想到当初第一次见面时耶律贤说的那句话“草民又何尝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国?”

耶律贤始终为契丹谋划,但他对华夏文化的向往之心,却是实打实的。

罗幼度微微颔首,转身离去了。

罗幼度在临潢府又待了十余日,作了最后的善后工作,在九九重阳节这一日,率师南下返京,班师回朝。

凯旋大军与契丹贵族一道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归程。

回程的第一站是昔年契丹的中京大定府,现在依旧叫大定府,但已经不是契丹的中京,而是大虞的州府。

一入城中,罗幼度便受到了地方百姓热切的欢呼,街道旁不只是汉人,还有奚人、契丹等草原民族,他们都发自内心的欢迎罗幼度凯旋。

本来契丹与大虞朝作军事竞赛,通过压榨百姓的收入来获得资本,百姓生活得并不如意,又发生了焚城一事。

百姓对于耶律必摄更加厌恶,反观罗幼度却积极的协助灭火。

在大义上高下立判。

此外罗幼度在税收上并没有苛刻契丹,而是采用一视同仁的态度。相比契丹原先的重税,自然好上许多。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罗幼度这边席卷了契丹的贵族……

古往今来这财富都是掌握在贵族手上的,百姓的生活质量,完全取决于那口汤的多寡。

罗幼度将契丹贵族一扫而空,贵族们遗留下来的土地、商铺将会重新整合划分。

这将会造成千千万万有识之士崛起的机会。

这些人必然是拥戴罗幼度的大虞朝廷的。

大定府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不论是汉人农民还是草原牧民他们现在都有自己的田地与牛羊,草场也得到了适当的分配。

商贩工匠们面对大把的机遇,收入地位肉眼上涨。

尽管大虞朝廷攻取大定府不足一年,但全新的气象早已遍布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