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认祖(第3/4页)

藤原氏的力量都聚在这里,跑到关东,或者越后,那藤原氏,还是藤原氏吗?

“不行!”

藤原实赖松动的心,再度决绝,道:“我们一撤,藤原氏的家名,荣耀毁于一旦。宁死,都不能做毁灭家名之事……”

他反过来看向藤原朝成,说道:“朝成公,为了藤原氏,就劳烦您去一探华夏军营,就说出兵之事,一切都是天皇所为。天皇愿意逊位认错,将九州、四国、中国地区皆让于华夏,愿生生世世尊华夏为主,年年朝贡,不敢断绝,只求能网开一面。”

藤原朝成一开始还以为藤原实赖要殊死一搏,听到最后却是认输认怂,割地求饶。

转念一想,藤原朝成也明白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关东、甲信、东海、北陆这些地方的武家愿意来支援,自然是有实力与华夏一战。

可现在这些地方的武家各怀异心,根本不敢上洛。

就凭他们藤原氏的力量,焉能与华夏对抗。

陈德诚手中的南海水师兵力其实不多,就一万上下,可现在得到了中国地区、四国地区的支持,兵力增加到了两万。

这已经跟他们藤原氏在京畿的力量成为正比了。

他们的两万,跟中原的一万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看着藤原实赖一副托付重担的模样,藤原朝成心下慌乱,却也知道自己不去不行,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得知华夏军队进入京畿,最慌的是藤原氏,但最高兴的却是奈良的和尚们。

倭国和尚可以说是世上最幸福的和尚之一。

自佛教传到倭国以后,凭借那亲民的教义获得了大量的信徒。

天皇为了拉拢治理这些信徒,又给了佛教巨大的权力,甚至于自己舍生成为佛家信徒。一来二往导致了佛教势力越发强大,甚至于影响到了天皇的权力。

最早的时候,倭国的京都在奈良的平城京,但奈良是佛家的发源地,为了躲避佛教,桓武天皇从平城京迁都到山城国的长冈。但因对大型都市营造经验不足,长冈京选址有误,水患频发。再度选择了现在同样不靠谱的平安京作为国都。

佛教极盛的时候,倭国固有的神道教不得不退避一隅,苟全于佛教之下。

这个时候的倭国和尚不但可以手握权柄,还能即俗放贷,蓄养妻子。

不过随着与华夏断交的这些年,倭国国内对于唐朝的文化不那么痴迷,国内兴起了一股“国风”气息,神道教卷土重来。

常陆的鹿岛神宫建造神宫寺,越前的气比神宫,伊势的大神宫,下野的二荒山神宫,尾张的热田神宫都是这个时期,一座座兴建的。

显然倭国天皇与掌权者也洞察了让佛教发展下去的危害,开始打压佛教。

不过倭国本土神道教战斗力太渣,内容空洞,远比不上融合了华夏文化的中土佛教。

为了充实神道教的教义,桓武天皇的皇后高野氏甚至把佛僧安置在神社里,以佛教经典充实神道教的理论。

结果可想而知,神道教虽已复活,但远不能摆脱佛教的影响。

一群给摒除在外,却又拥有一定实力的“大师”就憋在奈良。

天台宗良源找到了奈良最具影响力的空也上人,跪地乞求道:“恳请大师为我大和振臂一呼,清除妖孽。”

空也上人是醍醐天皇第二子,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他年轻时周游五畿七道苦修,在尾张国分寺出家,法号空也。之后遍访名山,饱学经书,钻研教义,获得光胜的称号。因为经常在市民中传送佛法,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市圣”。

十多年前,平安京爆发疫病,空也上人为平息疫情,祈求世间安定发愿制作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及抄写大般若经,随即瘟疫乃止,给百姓称之为阿弥陀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