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朕的漠南 再见萧胡辇(第2/4页)

走出府衙,迎面却见一支红色骑军飞驰而来,人数在百人上下,人皆身着红色山文甲,骑乘着乌珠穆沁马,身挂长弓,要配弯刀,甚为威武。

为首的竟是一名女子,身上穿的也是山文甲,但模样款式更加精美华丽,兜鍪上镶嵌着精美的花纹,甲片呈十字形编缀,更加衬托将领的气势。

萧胡辇?

只是一瞬间,胡铭就知道了来人的身份。

若说漠南近年来风头最重的莫过于这位萧家长女,她在张家口高举为父报仇的义旗,广募牧民,训练军队。

有中原的财力物力支持,又有萧氏这杆大旗,不少契丹零散牧民投奔以及小部落举部投奔,其中甚至包括了耶律贤、耶律颇德这两位契丹赫赫有名的人物。

从最开始的萧术鲁列、萧挞凛父子的两千余帐,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四万余帐,以如一个中上规模的草原部落。

随着实力的扩张,萧胡辇开始向漠南扩张,抢占北契丹、东契丹的草场。

东契丹尚好,他们实力不俗,且在中京大定府一带,为了防备中原,他们早早的建造了各种防线。

他们学习中原早年的堡坞,在关键要塞建造多个环环相护的堡坞,用来抵御中原未来的进攻。

东契丹的假想敌是中原,堡坞的构造极为坚固,萧胡辇自然无力攻克,最多是绕过堡坞劫掠一些牛羊人口。

北契丹自然成了萧胡辇扩张的方向。

北契丹自身的地位很尴尬,作为横跨漠南漠北的豪强,太平王耶律罨撒葛与东契丹分裂之后,一开始凭借自身的关系,在云九州与漠北蒙古、沙陀之间如鱼得水,一边吃着与中原贸易的红利,一边扶持起蒙古,倚为助臂。

如果耶律罨撒葛把握住了机会,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但耶律罨撒葛就此满足,没有乘机做大做强,反而满足现状。

最终从主动陷入被动。

罗幼度对云九州下手,兵不血刃逼降了耶律敌烈,断绝了与北契丹的往来。蒙古崛起后,也不满耶律罨撒葛保守,动了自立门户的心思。

北契丹实力大损。

萧胡辇抓着这个机会蚕食北契丹的草地,一开始萧胡辇还需要杨业、云九州的支持,后来契丹老将耶律颇德的加入,年轻的萧挞凛飞速成长,萧胡辇已经能够与北契丹掰手腕,甚至处于上风。

蒙古与北契丹的隔阂,也因为北契丹越来越弱的缘故所致。

大哥的实力不如小弟,小弟哪有不动心的道理?

胡铭目光一直落在萧胡辇骑士座下的乌珠穆沁马,心中有了不好的感觉。

蒙古马与契丹马都是以耐力著称,但蒙古马脾胃更好,生命力更加顽强。

一般战马想要有力量战斗,必须要吃精粮养膘,才能稳定发挥,而蒙古马即便喂食粗粮,也能维持稳定发挥,甚至长途奔袭。

胡铭在多年前就跟兀氏乞儿建议,减少蒙古马的出售,他们军备远不及契丹更比不上中原,唯一的优势便是漠北特产,擅于作战的蒙古马。

蒙古马是他们的优势,不能让自己的优势,为敌人掌控。

最初他们并没有多少选择,他们离不开中原的物资,只能被动地做着交易。但随着内部的统一,物资的共同分配,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严禁蒙古马的出售,更别说蒙古马中的精品乌珠穆沁马。

萧胡辇的亲卫队人人皆骑乘乌珠穆沁马?

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原已经大量装备?

胡铭莫名觉得脊背发凉,他们与中原的走私商人往来密切,对于这些年流向中原的蒙古马有一个大概的数字,绝无可能大量装备。

除非中原在他们蒙古还有别的贸易渠道……

想着罗幼度决绝的态度,胡铭一颗心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