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牛头不对马嘴(第3/4页)

孛端察儿自己都不擅长汉话。

他举荐自己的兄长也不真的想要掺和此事,而是想要确定兀氏乞儿是临时起意,还是已经付之行动。

兀氏乞儿随口就道:“不必了,我克烈部的使者差不多到幽州了,指不定已经达成了协议。”

正如兀氏乞儿说的一样,他的使者已经到了幽州,正在等待罗幼度的接见。

兀氏乞儿派来的并非蒙古人,而是一个落魄的奚族贵族,叫胡铭。

奚族在百年前一直受契丹野蛮压迫,施行苛虐政策,以至于奚人怨愤,不断起来反抗契丹的民族压迫。契丹贵族为此多次出兵征讨,耶律阿保机任挞马狱沙里后就曾几次讨伐奚人。他为可汗后,鉴于奚族叛服不常,登基后不久又亲率大军对奚族进行大规模镇压,从此奚族完全丧失了独立地位,变成契丹贵族统治下的一个部族,渐渐被契丹同化。

但胡铭的父亲胡损就是奚族最后一次大规模镇压时的领头人,胡铭便在胡损残害之后,由族人领着逃到了蒙古,为兀氏乞儿的父亲收留。

胡铭与兀氏乞儿一起长大,也在侍从那里习得了汉语汉文化,是兀氏乞儿最信任的臂膀。

胡铭是为数不多知道兀氏乞儿有称帝建国的野心的,他将自己定义成协助苻坚称霸的王猛,想着自己将与兀氏乞儿续写君臣共创大业的传奇。

此次与中原的交涉,至关重要,要给蒙古争取最大的利益。

胡铭做了不少的功课,知道他们阻卜在中原翻译成了蒙古。

入乡随俗,胡铭亦准备自称蒙古。

“胡使,陛下有请!”

胡铭精神一振,整理了自己的衣着,确定无恙之后,方才踏入殿中。

大殿的装饰很新,幽州行宫建成至今也不过半年,充满了肃穆的仪式感,简约大气。

据说中原皇帝很喜欢这种风格,低调沉稳有内涵,为此还引领了一种时尚。

但真实原因就一个穷字。

罗幼度要干的事情太多,每一个想法念头都在大把大把地撒钱,在住宿上能省则省。

“见过皇帝陛下!”

胡铭不卑不亢地行礼。

罗幼度好整以暇的看着下方的胡铭,淡淡的说了两个字:“免礼!”

胡铭本以为自己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可见此气氛,只觉一股压力莫名上身,情不自禁地放低了姿态,说道:“在下奉我主兀氏乞儿携重礼求见陛下,我主仰慕中原已久,愿归顺中原,请求皇帝陛下册封。”

罗幼度颇为意外,对于崛起于漠北的蒙古,他是有所关注的。

走私漠北的中原商人,两家都是他的人。

用朝廷淘汰的皮甲,还有盐、茶叶之类的物资换取优良的乌珠穆沁马与白岔铁蹄马。

蒙古马也分三六九等,其中以乌珠穆沁马、白岔铁蹄马与上都河马为最。

乌珠穆沁马体型中等,力速兼备,不畏严寒,不择食,尤其是耐力持久,冠绝中外。

而白岔铁蹄马马如其名,因生于白岔沟而得名。白岔沟沟长三百余里,沟内小山环抱,乱石遍布,道路崎岖。但白岔沟里水草丰美,这里盛产的蒙古马天生蹄质坚硬,不易裂缝,在乱石遍布的崎岖山路上也如履平地。

后世的铁木真有一支禁卫叫怯薛军,军中上下都骑乘白岔铁蹄马,任何恶劣的地形环境都能适应。

至于上都河马并非战马,而是负重的驮马,是蒙古马中体型最大的。当然跟中原驮马相比,还是一个矮子,力量远比不上中原驮马。但同乌珠穆沁马、白岔铁蹄马一样,它们都具备蒙古马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的特点。

这是中原马不具备的优秀因素。

中原马一深入东北苦寒之地,就得冻成傻子。